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的时期,如何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切实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不仅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客观需要,直接关系到“双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农村和谐社会的角度,探讨分析当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寻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法。首先,阐明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以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推行村民自治、坚守公平正义、倡导诚信友爱、弘扬创造精神、提升社会治理、坚持科学发展,来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指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它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和根本保障。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积极担当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推动者,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政治建设的领导者、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明确自身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和提高统筹能力,推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再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就:围绕农村中心工作抓党建的思想得到巩固;领导班子建设推陈出新;党组织设置不断优化;县、乡(镇)、村“三级联创”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但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诸如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能力不强;村“两委”关系不清、职责混乱;思想建设重视不够、抓得不实;党员队伍建设滞后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能力不强,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进而分析农村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农村党员结构失衡,年龄老化现象突出;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村“两委”主干党性弱化,公仆意识不足;部分干部思维封闭,组织设置方式单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基层组织建设。最后,根据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当前存在的主要农村社会矛盾,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