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稻瘟病作为严重的稻类疾病,感染稻类的叶、茎、梗甚至根处,传播十分迅猛,一旦感染某个地区,再也无法被根治。杀稻瘟菌素对霉菌和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防治稻瘟病的效果优于有机汞农药,在日本很快被用于替代制剂防治稻瘟病。目前,杀稻瘟菌素广泛应用于真核细胞转基因筛选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Mark Zabriskie课题组克隆了杀稻瘟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测序并推导了它的生物合成途径,但由于其原始产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作为严重的稻类疾病,感染稻类的叶、茎、梗甚至根处,传播十分迅猛,一旦感染某个地区,再也无法被根治。杀稻瘟菌素对霉菌和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防治稻瘟病的效果优于有机汞农药,在日本很快被用于替代制剂防治稻瘟病。目前,杀稻瘟菌素广泛应用于真核细胞转基因筛选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Mark Zabriskie课题组克隆了杀稻瘟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测序并推导了它的生物合成途径,但由于其原始产生菌无法进行遗传操作,有关杀稻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基因功能所知甚少。杀稻瘟菌素(BS)生物合成过程中检测到中间代谢产物脱甲基杀稻瘟菌素(DBS)、亮氨酰脱甲基杀稻瘟菌素(LDBS)、亮氨酰杀稻瘟菌素(LBS)。前期研究证明:BS或者DBS被亮氨酰化后,毒性显著降低,推测亮氨酰化是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BS生物合成中的最后一个中间体LBS上的亮氨酸,最终因被水解而成熟为杀稻瘟菌素。本研究主要围绕鉴定与研究LBS水解酶如何将LBS成熟为BS,以期完善对杀稻瘟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并为其产量提高和组分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前期通过染色体步移及对基因簇两侧可能的水解酶基因进行了系列突变,都没找到这个水解酶。偶然发现真菌和细菌的细胞粗提液(CFE)都能水解LBS为BS,证明了LBS水解酶基因广泛存在于杀稻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外。通过蛋白的分级沉淀、质谱鉴定等方法找到5个潜在LBS水解酶,并最终从大肠杆菌中鉴定出Pep N为大肠杆菌中唯一降解LBS的水解酶。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表明:Pep N的活性严格受p H的调控,p H=78时活性最高,p H<5或p H>10时逐渐失活,解释了不同批次发酵中BS和LBS产量和比例不稳定的现象。杀稻瘟菌素的异源表达菌S.lividans WJ2和原始产生菌S.griseochromogenes中以多组分的形式存在Pep N的同源蛋白Pep N1、Pep N2和Pep N3。体外生化实验表明,大肠杆菌融合表达的蛋白Pep N1、Pep N2和Pep N3都有LBS水解活性,并且Pep N1的活性是Pep N2及Pep N3的102倍至104倍;转录数据显示:pep N1:N2:N3=31:11:1,由此证明Pep N1是S.lividans WJ2和S.griseochromogenes的多组分LBS水解酶中的主要水解酶。在S.lividans WJ2中过量表达pep N1,可以将BS产量提高一倍,并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将LBS和BS的比例由2:1降到2:3。为了了解多组分LBS水解酶在杀稻瘟菌素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pep N1、pep N2和pep N3单独和组合缺失的七个突变株,突变株的全细胞和裂解液上清对LBS的水解效率测试再次证明Pep N1是主要的LBS水解酶。但发酵结果显示:S.lividans YGY14(△pep N1-N3)突变株的BS和LBS的产量、比例都与WJ2相近,表明链霉菌中还存在其他LBS水解酶,它们的活性可以被发酵培养基中的Mg2+、K+和Fe2+激活提高1倍至3倍。基于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体外生化实验,本研究证明了Pep A的微弱LBS水解活性,并根据条件优化后的饱和硫酸铵沉淀LBS水解活性组分的方法鉴定出24个其他潜在水解酶基因。杀稻瘟菌素的原始产生菌在p H<4的培养基中才分离到中间产物LBS,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异源表达菌株S.lividans WJ2的发酵液中总会有一些LBS残留;S.griseochromogenes的BS产量和CFE的LBS水解活性远远高于S.lividans WJ2。为了解释差异现象,本研究比较两者的主组分水解酶Pep N1的体外、体内活性及稳定性差异,却发现两者活性差异不大,并且在37℃的环境中放置30天以上都很稳定。监测两者发酵过程中的p H值,发现原始产生菌相比异源表达菌株,一直处于78最优发酵条件中,并从Pep N1的体内本底表达量比较,发现原始菌株中在发酵46天次级代谢产物产生时期Pep N1得到强表达,从而解释了LBS更高效地成熟为BS及产生更多BS的现象。为了提高杀稻瘟菌素的产量,本研究利用红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过表达的方式,系统性摸索了与已知潜在限速步骤相关的功能基因,包括单独过表达每一个基因簇的功能基因,提高前体cytosine、UDP-葡萄糖醛酸和Leu-t RNALeu的浓度,提高中间体LDBS的浓度等。最终通过在BS原始产生菌灰色产色链霉菌中串联过表达Bld A和亮氨酰t RNA合成酶,将摇瓶发酵产量从2.02 g/L提升至2.84 g/L,为杀稻瘟菌素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其他文献
泡沫夹层结构通常是由金属面板和泡沫芯层胶粘而成,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比模量高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提供保温、隔热和降噪功能。此外,球壳结构的内部空间大,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的整流罩、燃料贮箱、压力容器以及深海探测设备等同时具有承载性能和特殊功能要求的零件。该类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特点和吸能特性等是实际构件在复杂环境中服役性能高可靠性的制约因素。泡沫夹层球壳中异质多层材
如今,直喷汽油机以其良好的瞬态相应,优越的燃油经济性能成为乘用车动力系统的主流技术。然而,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对于车辆排放的法规也越来越严格,因此,作为乘用车最主要动力来源的汽油机,其性能和能耗的表现也愈发受到重视。对于当今直喷汽油机存在的油耗、颗粒物排放以及循环变动等问题,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高压直喷技术存在其局限性,而闪沸喷雾可以在较低的喷射压力条件下产生雾化效果优越的燃油喷
据我国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安全问题。随着近年来智能车载设备的发展,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开始利用车辆自组织网络技术来预防交通安全问题和改善交通环境,例如美国的IntelliDrive(sm)、VSC,日本的Smartway,ASV,ITS-Safety 2010,欧盟
以人为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探究、参与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与互动过程中,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以此体现出学生的全过程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与常规海洋浮式结构物相比,超大型浮体由于尺寸巨大,在波浪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与刚体位移具有相同的量级,对其响应和受力进行求解时必须考虑波浪运动与结构变形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近海或近岛礁建造的超大型浮体以及连接峡湾的浮桥等,其所处的海底很多情况下不再平坦,且由于变化的海底地形以及周围岛礁的影响其所处的风浪流环境也将沿浮体长度方向发生变化,需要考虑随空间变化的波浪场对超大型浮体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
近年来,拓扑绝缘体引起了物理学研究者广泛的兴趣。电子在发生拓扑相变的拓扑绝缘体的界面上具有单向传输的稳定性,这使得其在实现新型的电子器件方面具有诱人应用的前景。因此拓扑绝缘体成为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并且该概念也很快渗透到了光学、电磁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等物理学的其他学科方向。本博士论文研究了拓扑系统对传统的布洛赫振荡的影响,并研究和发现了若干特殊的线性和非线性拓扑本征态。主要研究工作和
LNG船液货舱的绝热材料性能不仅会影响液货舱温度场的分布和蒸发率的变化,而且直接关系到LNG船运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论文针对LNG船NO96型液货舱的低温特性,制备了一种憎水型膨胀珍珠岩绝热材料。通过在其颗粒表面进行覆膜的工艺,将其从亲水性改变成憎水性,以降低其吸水性能。同时,设计和建造了双试件防护热板装置测量其液氮温区的导热系数,建立了LNG船用憎水型膨胀珍珠岩导热系数的数据库,并分析了憎水型
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罕遇地震等灾害荷载下的结构不发生倒塌,这样房屋内部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便可得到有效保护,但若倒塌不可避免,那么至少应选择一种“合理”的倒塌模式来拓宽被困人员的生存空间,这对于减少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震后救灾和家园重建也有重要意义。历史的震害表明,建筑结构及其主要构件的不“合理”倒塌破坏已成为遭遇强震作用袭击时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的主要根源。结构的不同倒塌模式直接导致不同的破坏后果,
随着对内燃机超高效率和近零排放的不断追求,迫切需要人们准确掌握实际燃料在发动机缸内的精准物理化学过程。但实际柴油组分十分复杂,一般包含上百种甚至上千种组分,且组分及其比例均存在不确定性。针对实际柴油组分的复杂性、波动性,采用有限组分且比例确定的混合物构建合理的柴油模型燃料,使其理化性质、应用性能与实际柴油相同或接近,对柴油燃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柴油模型燃料构建方法
β钛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和韧性、低的弹性模量、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以及易加工性,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它们成为在严苛环境中使用的先进工程材料最具吸引力的选择之一。β钛合金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其位移相变(主要包括β→α’/α’’马氏体相变和β→ω相变)的过程及其产物与塑性变形机制(主要包括位错滑移和孪生变形)受合金β相的稳定性影响,而β相稳定性又主要取决于合金的成分。而对于β钛合金位移相变和塑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