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诊断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价值。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胶质瘤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与PCNA、MMP-9表达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脑胶质瘤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包括低级别组胶质瘤(WHOⅠ、Ⅱ级)10例,高级别组胶质瘤(WHOⅢ、Ⅳ级)20例。弥散系数(b值)取0s/mm2和1000s/mm2。全部病例经工作站处理建立弥散系数图(ADC图)。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体部分、近瘤周水肿区、远瘤周水肿区及相应对侧脑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计算肿瘤实体部分、近瘤周水肿区、远瘤周水肿区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值)。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30例胶质瘤标本中PCNA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1)低级别组胶质瘤的肿瘤实体部分rADC值(1.77±0.33)与高级别组的肿瘤实体部分rADC值(1.03±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1.98±0.31)与远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2.7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NA及MMP-9表达程度在高级别组胶质瘤中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05)。(4)PCNA表达程度与肿瘤实体部分rADC值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MMP-9表达程度与近瘤周水肿区及远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结论(1)脑胶质瘤实体部分rADC值的测量有助于评价肿瘤的病理级别。(2)近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低于远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提示肿瘤侵袭近瘤周水肿区更明显。(3)肿瘤实体部分rADC值的测量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增殖程度。(4)瘤周水肿区rADC值的测量可用于评价肿瘤的侵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