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施工影响下地铁运营引起的地基土动特性及沉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引起的长期沉降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地铁运营前的沉降和地铁运营期间的沉降。其中地铁运营前的沉降主要由隧道掘进引起,它包含了由于土体损失、正面附加推力、摩擦力等原因产生的瞬时沉降以及由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而产生的工后固结沉降。地铁运营期间的沉降主要由列车荷载作用下土体累积塑性变形和累积超静孔压消散引起,并受到隧道施工的影响。本文以杭州地区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对考虑施工影响下列车运营引起的地基土动力特性及沉降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包括:(1)将地铁列车移动荷载简化为多个移动轮轴荷载,分别以单个轮轴荷载和列车移动荷载为例,研究了地铁列车荷载作用线正下方地基土中的动应力特征、应力路径变化及主应力轴旋转,分析了不同隧道埋深下荷载作用线正下方土单元应力状态变化。(2)在理论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了盾构隧道施工完成时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并利用MIDAS-GTS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盾构施工完成后不同时间段内的地表沉降及超孔压分布规律。(3)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为背景,考虑杭州地铁车辆、车轮、轨道系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车厢、转向架、车轮三者运动耦合模型,将得到的荷载时程添加到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得到了不同初始固结度下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基土动力特性。(4)研究在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初始固结度分别为100%、90%、70%时,隧道拱顶、隧道起拱线和隧道拱底三个位置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5)将工后长期沉降分为不排水累积塑性变形引起的沉降和累积超静孔压消散引起的沉降两部分,利用动三轴试验建立了杭州地区不同固结度下累积孔压模型,预测了杭州地铁不同初始固结度下列车运行引起的长期沉降。
其他文献
屈曲约束支撑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支撑,具有耗能性能稳定,减震效果显著的特点。这种支撑解决了普通支撑受压屈曲的问题,在受拉和受压状态下均能屈服,提高结构的阻尼,从而耗
抗滑桩是滑坡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围桩-土耦合式抗滑桩相对普通抗滑桩而言,能够通过围桩与土的耦合作用而充分发挥岩土体自身的强度,体现了该新型抗滑结构的独特优势。本
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钢管混凝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目前,多数研究关注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短期荷载效应,然而,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类似,钢管混凝土构件也可能遭
边坡失稳是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和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两个主要因素,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铰链式砌块生态边坡因造价低、施工简单、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迫在眉睫,江浙地区由于地表水占比较大,其治理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氮素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产养殖、工业发展和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危害,水体中氨态氮的治理难度最大。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对水体污染进行修复,主要目的为降低水体中氨氮。研究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入手,以载净水菌胶囊的体系研究为主体,利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为壁材,结合质构量化分析探究出合理的微生物固定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