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引起的长期沉降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地铁运营前的沉降和地铁运营期间的沉降。其中地铁运营前的沉降主要由隧道掘进引起,它包含了由于土体损失、正面附加推力、摩擦力等原因产生的瞬时沉降以及由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而产生的工后固结沉降。地铁运营期间的沉降主要由列车荷载作用下土体累积塑性变形和累积超静孔压消散引起,并受到隧道施工的影响。本文以杭州地区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对考虑施工影响下列车运营引起的地基土动力特性及沉降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包括:(1)将地铁列车移动荷载简化为多个移动轮轴荷载,分别以单个轮轴荷载和列车移动荷载为例,研究了地铁列车荷载作用线正下方地基土中的动应力特征、应力路径变化及主应力轴旋转,分析了不同隧道埋深下荷载作用线正下方土单元应力状态变化。(2)在理论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了盾构隧道施工完成时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并利用MIDAS-GTS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盾构施工完成后不同时间段内的地表沉降及超孔压分布规律。(3)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为背景,考虑杭州地铁车辆、车轮、轨道系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车厢、转向架、车轮三者运动耦合模型,将得到的荷载时程添加到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得到了不同初始固结度下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基土动力特性。(4)研究在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初始固结度分别为100%、90%、70%时,隧道拱顶、隧道起拱线和隧道拱底三个位置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5)将工后长期沉降分为不排水累积塑性变形引起的沉降和累积超静孔压消散引起的沉降两部分,利用动三轴试验建立了杭州地区不同固结度下累积孔压模型,预测了杭州地铁不同初始固结度下列车运行引起的长期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