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16、18L1病毒样颗粒疫苗制备工艺的初步优化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oshens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发病50万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其中77%是由HPV16和18型引起的。除宫颈癌外,高危型HPV感染还与人体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有关,如头颈癌等。因此,研制针对高危型HPV的疫苗是现阶段预防上述癌症经济、有效的方法。   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由主要衣壳蛋白L1组成。L1在真核细胞中单独表达时,可以自发组成VLP,L1-VLPs与天然病毒颗粒相似的空间构象,而且不包含病毒DNA没有感染性,可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L1-VLPs是理想的预防疫苗。利用酿酒酵母表达制备的宫颈癌预防性疫苗在国外已上市,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滞后,需要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宫颈癌预防性疫苗。   课题组已经对野生型HPV16和18 L1基因序列进行了优化,并全基因合成了上述优化基因,建立了酵母表达系统及L1-VLPs的小量表达制备流程。   本文对疫苗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参数,确定了菌体破碎流程,初步确定了切向流系统中空纤维柱澄清及超滤浓缩的流程参数,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及分子排阻层析法纯化了少量HPV16/18L1-VLPs样品,较好的将L1-VLPs与杂蛋白的分离。
其他文献
自1981年AIDS被报道以来,已引起数千万人的死亡,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现有抗艾滋病药物大多是化学治疗药,因其具有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大及价格贵等缺点,众多学者把目光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