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对玉米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处理是一种改性淀粉的新方法,其加工过程中不添加有害试剂,方法简单、安全无污染,但能对淀粉的性质和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值得大力推广。本文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对其进行湿热处理和干热处理,并选用食品胶与淀粉进行混合干热处理,通过快速黏度分析(RV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对淀粉性质及结构的影响,并推断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1)与原淀粉相比,经湿热处理后,淀粉的溶解度下降,且颗粒形貌发生明显变化,颗粒表面出现凹坑并且结块;DSC特征值表明湿热处理使淀粉To升高,ΔH减小;淀粉的峰值黏度降低,糊化温度升高,并且湿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变化幅度越明显。X射线图谱表明湿热处理使淀粉的特征峰部分融合、结晶度降低,淀粉的晶型结构没有变化。(2)玉米淀粉经干热处理后,其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当处理温度在150℃以下以及150℃处理0.5-1.0 h处理后,与原淀粉相比,干热淀粉的溶解度、峰值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糊化温度升高;当处理温度150℃,处理时间为2-4 h时,干热淀粉的溶解度升高、结晶度增加、黏度降低、糊化温度下降,糊化焓降低。干热处理使淀粉变得更紧密,颗粒黏结。干热淀粉的结晶度增加,晶型结构没有变化。(3)玉米淀粉与三种离子胶(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干热前共混物白度变化不明显,膨胀度下降,峰值黏度升高,糊化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共混物干热处理后,白度、膨胀度和峰值黏度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升高;三种离子胶中,淀粉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干热的变化最明显。(4)玉米淀粉与CMC共混干热处理后,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回升值降低;红外光谱显示,淀粉与CMC在干热过程中生成了酯键,说明干热处理使淀粉与CMC之间发生了交联反应,而沉降积逐渐降低,说明随CMC浓度、干热时间和温度的增加,交联程度不断增大。干热处理后,淀粉的结晶度增大,但没有改变玉米淀粉的A型晶型。
其他文献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以数字传媒为标志的新型传媒业态异军突起,数字传媒以快捷、信息海量、时效性强、交互性强等多媒体合一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赢得传播者和受众的青睐,不仅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羊水过多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分析,探讨羊水过多的病因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顾客订单呈现多品种少批量的句特征,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用工成本、人民币汇率、税收调整等因素导致了成本大幅度上升,人们越来越关注产
<正>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能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能够使幼儿们在自然、宽松、月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创设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的情景,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能构
本论文以阳离子聚丙稀酰胺(CPAM)为基础,探索了其分别与海藻酸钠(SA)、幾甲基纤维素(CMC)、纳米微晶纤维素(NCC)、改性纳米微晶纤维素(NCC-KH570)复配成为二元体系对纸张强度
目的:总结高频电刀在二甲医院应用的安全性及推广意义,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外科的理解,了解电刀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方法,扩展使用范围,保障手术安全性,避免医疗纠纷
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根据当年天气气候条件特征而展开的农产品品质优劣等级的评价,对提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随着全国各地
GIS作为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在各个科研及生活领域都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GIS的采伐作业设计是现代林业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依据,并且是维持森林可持续经营重要的一个
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不是新产业替代旧老产业的问题,不是由于资源枯竭无法支撑资源的消耗问题,而是传统产业的延链升级问题。这是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双重决定的,也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老年人群体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城市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具有工作时间减少和闲暇时间增多的特点,对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研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