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人机协同交互方法研究及控制系统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hors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机器人辅助的外科手术可以改善医生工效,提高病人福祉等优势,自1985年第一例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始,得到了医院医生、医疗机构、机器人研究者及产业界的极大支持和推动,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和机器人研发的热点领域。但复杂系统的引入,也同时对医生技能和医疗机器人系统研发都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研究表明,目前机器人应用是作为医生作业的智能工具被引入医疗领域的,因而人-机器人协同交互问题成为限制医疗机器人进入医疗领域的一个障碍。基于此,针对骨科手术应用需求,课题组自主设计了轻量化人机协同交互式骨科机器人。目标是使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在手术规划监控以及路径引导、虚拟夹具等限制下,共同完成骨科手术,让医生感觉机器人是在其安全保障下的自由操作手术工具。本文首先针对已经设计的轻量型六自由度机械臂进行系统建模分析,为骨科手术人机协同方法和控制实现提供运动学基础。主要进行了基于D-H矩阵的机器人建模,完成正逆运动学的求解,并通过求解雅克比矩阵进行速度变换,获得机器人末端位置、速度与关节角度、速度的变换关系。在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法绘制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并通过比较雅克比矩阵条件数的大小来检索工作空间内的奇异位置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速度控制的导纳控制方法及基于虚拟夹具技术的安全策略实现人机协同交互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基于导纳控制的三级导纳增益参数模型,以提升控制系统整体的速度变化和交互性能。针对骨科手术特点,建立了引导型和禁止型虚拟夹具模型,完成了基于虚拟夹具的手术安全策略和建模方法研究。再次,针对人机协同交互实现时运算复杂且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特征,采用基于Twin CAT的实时控制系统软件和基于高速工业以太网Ether CAT总线通信的软硬件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实现。利用VC完成控制操作界面、实时显示、运动学算法、协同交互运动和传感器集成算法等的开发。完成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选型,实现、装配、调试,并进行机器人精度标定实验。最后,搭建人机协同交互验证平台。首先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和运动控制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个部分的可靠性。利用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导纳控制算法、虚拟夹具建模方法完成了针对骨科手术特点的引导、定位和避障的一系列实验,包括目标点定位、曲线跟踪引导和主被动偏离实验,并进行了基于关节置换的骨科模型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导纳控制和虚拟夹具的人机协同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我校2011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体验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的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然升高的时候发生破裂出血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症状。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大致可归纳为以
1 不同主食构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影响的比较目的:比较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的特膳馒头与小麦膳食纤维馒头对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测量指标、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胰
鉴定意见作为专门性问题的鉴定结果,是诉讼案件得以正确处理的重要依据,其对诉讼结果的影响不言自明。鉴定意见不仅关乎证据制度,也涉及司法体系和诉讼程序。医疗领域的诉讼
美军作为互联网的缔造者和网络战的始作俑者,网络战力量建设已经走出了各自发展、统一整合与加速扩编三个阶段,成为具有全球网络空间作战控制能力的超级力量,并明确以中国为
世界卫生组织显示患肥胖症的人自1980年以来已经增加了一倍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的发病率都已经几乎达到流行病的程度。在2013年,世界健康组织统计全世界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角度半卧位在预防脑出血急性期脑疝与压疮中的效果,为临床实施体位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科72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卧位分组,对照组采用150卧位,观察组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并评估疗效。方法:收治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给
智能制造装备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紧跟世界发达国家步伐,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注重强化政策
<正>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主要同通过将鼻饲管经患者的一侧鼻腔、胃肠造瘘口亦或者是口腔等插入肠内亦或者是胃中,并从管内滴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