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紫醌霉素(Lavendamycin)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氨基醌类化合物,其甲酯化衍生物(Lavendamycin methyl ester, LME)作为新抗癌药物研发的骨架,化学合成研究有较多报道。本文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发酵的“绿色”方法进行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的生产,即通过使用敲除了链黑菌素合成途径中的stnB1基因的柔毛链霉(Streptomyces flocculus CGMCC4.1223)的ΔstnB1突变株来进行发酵生产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通过对基本发酵条件的考察,观察到当培养基采用10g/L葡萄糖以及30g/L黄豆饼粉的碳氮源成分,以1%的接种量在30℃条件下培养时,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的产量达到66.1mg/L,比原有条件提高了15倍。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产量,本文研究了发酵过程中剪切和氧供应对发酵产量的影响。在摇瓶实验中,当转速由150rpm提高到220rpm时,菌丝体由团状变成游离菌丝,同时,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的产量也提高了一倍,而不同的装液量对产量和细胞形态的影响不明显,暗示剪切力可能是影响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产量和细胞形态的重要因素。为了验证剪切力是否是关键发酵工程因子,在3L搅拌式反应器中进行了同样1.0vvm通气量条件下不同搅拌转速的实验,发现当转速由400rpm提高到800rpm时,产量提高了近3倍,达到159.6mg/L,同时细胞形态由大颗粒变为小颗粒或游离菌丝,表明细胞形态与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的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剥离高搅拌转速带来的高供氧的影响,在800rpm条件下又设计了较低通气量的实验,使其初始体积氧传递系数(Initialvolumetric 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 initial KLa)与600rpm和1.0vvm条件时相当;通过发酵,观察到上述不同氧供应条件对ΔstnB1突变株的生理状态影响不显著,实验证实了剪切而非氧供应是影响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产量和细胞形态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淡紫醌霉素甲酯化合物的大规模发酵生产以及其他丝状微生物次级代谢物的发酵生产提供了有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