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氧化剂过氧化氢在有机氧化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原位(in situ)形成的钨络合物以及自制钨过氧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研究了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醇、烯烃、酮类化合物的反应.第一章中综述了清洁氧化剂过氧化氢在有机氧化中的应用研究.第二章以钨酸钠与含氧双齿有机配体原位(in situ)形成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无卤素、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催化30%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为己二酸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钨酸钠:草酸:环己酮:30%的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2.0:3.3:100:350,在92 ℃下反应12小时,己二酸的收率为80.6%.同时考察了7种不同的双齿配体与钨形成的配合物催化30%的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表明配体为草酸、丁二酸、3,5-二硝基水杨酸时,己二酸收率较高,分别达80.6%、67.5%、67.5%.第三章中研究了以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钨酸钠与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钨酸钠:草酸:环己酮:30%的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2.0:3.3:100:350时,不同温度下对环己酮的氧化反应.研究表明在92℃下反应12小时,己二酸的收率可达80.6%.同时用GC-MS跟踪了三种主要产物(环己酮、己内酯、己二酸)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环己酮不断减少而己内酯不断增加:当己内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己二酸含量开始不断增加;当环己酮、己内酯减少到零时,己二酸含量就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提出了其氧化机理为:环己酮首先经Baeyer-Villiger氧化生成己内酯,己内酯经水解、最终氧化成己二酸.第四章中研究了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钨酸钠与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环己酮为己内酯的反应.第五章中研究了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钨酸钠与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苯乙烯为苯甲酸的反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对酶的微观结构及催化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因此酶的定点突变改造提高催化特性成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脂肪酶CAL-B催化酯化或水解反应中对醇底物具有非常好的立体选
该论文利用了不同方法制备TiO,采用纳米Au修饰的方法制备了纳米Au/TiO复合电极,考察了它们的光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杀菌性质.制备TiO的方法包括:金属Ti片的火焰热氧化法,管式
自从冠醚被首次合成以来,便以其特殊的离子键合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侧臂的臂式冠醚可以通过边臂的协同作用扩展其分子键合能力或赋予母体冠醚新
鉴于富勒烯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开展了[60]和[70]富勒烯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工作,取得了如
由于农药的大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食品药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建立常规农药项目多残留
该论文报道纳米材料的物相和形状控制合成及其光学性能进行的研究.首次在常压下通过前驱物退火合成介稳相(高压相)InO纳米晶,其前驱物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并通过溶剂的改变实现
该文以16种多环芳烃(其中有15种是美国国国家环保局优选污染物)为检测对象,建立了一套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并利用酵母菌,采
论文分为三章:一.免疫传感器概述概要介绍了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免疫传感器的制各方法、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方法,以及该论文的意义.二.基于电聚绝缘膜在玻碳电极上制备电容型免
均分散超细α-FeO微晶在精细陶瓷、催化、滤光、光吸收、医药、防腐、颜料、感光材料和磁记录材料等领域都已被广泛应用.目前,低成本、无污染、高浓度、快速合成纳米级α-FeO
沸石分子筛具有大比表面积,高水热稳定性,丰富均一的纳米孔,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和丰富可调的表面性质,已广泛用于催化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新型功能材料.而纳米分子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