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成形含铝超高碳钢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喷射成形是一种新型的快速凝固技术,它制备的含铝超高碳钢材料具有均匀的等 轴晶组织。与常规铸造母合金相比,喷射成形1.8C-1.6Al超高碳钢的晶粒尺寸和珠光体片间 距大为减小,元素偏析程度降低,同时Al由反偏析转变为正偏析。喷射成形1.8C-1.6Al超 高碳钢的晶界生成了碳化物网络,其中二次渗碳体非平衡固溶了少量的Al;在基板沉积冷 却阶段的冷却速度下降,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受到抑制,导致晶界在二次渗碳体上形核生成了 含有铁素体的孔洞渗碳体。穆斯堡尔谱的测试结果也验证了上述实验结论。孔洞渗碳体在共 析温度区以内还能存在,到了共析温度区以上退火就会转变为普通的珠光体组织,而二次渗 碳体受热球化,表明两种不同类型的渗碳体是在不同的冷却阶段形成的。 同时,在高温超塑性研究中发现:喷射成形1.8C-1.6Al超高碳钢大晶粒组织没有经过 任何超塑性处理就在较大的温度范围(790℃~950℃)和应变速率范围(2.5*10-4~100s-1) 内具有较好的超塑性,其最大延伸率可达187%。同时也研究了该材料的超塑性与温度的关 系,发现820℃一直是延伸率低谷,当温度下降到790℃或者升高到850℃,材料的延伸率 都上升。实验发现820℃的碳化物颗粒尺寸最大。就延伸率与应变速率的关系来讲,具有两 个峰值应变速率,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合金元素对超高碳钢组织和 超塑性的影响,在1.8C-1.6Al超高碳钢基础上,加入Mo、Co合金元素,同时改变超高碳 钢的碳含量。结果表明Mo、Co合金元素对材料的组织性能影响不明显,1.8C-1.6Al-0.22Mo 和1.8C-1.6Al-0.22Mo-0.23Co超高碳钢的组织基本相同,高温延伸率也基本相同。铝对晶界 碳化物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超塑性。而铬则对晶内珠光体的形 态有明显的影响,对喷射成形超高碳钢晶界碳化物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高温塑 性影响不大。碳含量对超高碳钢的延伸率有直接的影响。 另外,对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室温力学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喷射态材料的室温抗拉强 度为1138.5MPa,比母合金的803MPa大为提高,但由于晶界碳化物网络和喷射成形工艺引入 的微孔,室温延伸率几乎为零。经过等温锻造和热轧处理以后,喷射成形工艺的引入的微细 孔闭合,提高了致密度。同时使晶粒细化,提高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喷射成形1.8C-1.6Al 超高碳钢等温锻造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组合为1141MPa和9.9%。喷射成形1.8C-1.6Al 超高碳钢热轧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组合为1419MPa和8.75%。喷射成形1.8C-1.6Al 超高碳钢在910℃一道次热轧和两道次热轧的室温力学性能相差不大,表明热轧道次对喷射 成形超高碳钢材料的室温性能影响不大。另外,研究发现合金元素对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热轧 试样的纽织和性能有不同的影响。B和Mo对热轧试样的常温性能有不利影响,Co则对提 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比较有利。碳含量则在不同的含量区间有不同的影响。碳含量在1.5~1.8% 的各个钢种喷射成形热轧试样常温拉伸都有明显的屈服平台,而碳含量较低的1.15C和 1.25C两个钢种喷射成形热轧试样常温拉伸却没有明显的屈服平台,只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拐 点。从微观组织上来看,有明显屈服平台的试样组织都含有比较多的碳化物颗粒,而两个没 有屈服平台的试样组织都是珠光体或者只有很少的碳化物颗粒,这种组织上的差异表明喷射 成形超高碳钢热轧试样的屈服与碳化物颗粒的数量有关。 关键词:喷射成形 快速凝固 超高碳钢 超塑性 等温锻造 热轧
其他文献
回转窑的煅烧过程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烧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水泥熟料的质量。而且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难用常规的数学方法进行描述。本文引进计算传热学和
该文建立了以NBMD-500焊接电源为核心、辅以焊接过程参数采集分析系统及高速摄像验证系统的引弧优化控制试验平台.所研制以DSP为控制核心的NBMD-500焊接电源工作稳定可靠,初
普通工艺生产的H13钢模块含有共晶碳化物,并且存在成分偏析,两者均会降低H13钢冲击韧性,从而影响最终的使用性能.该文采用扩散退火,超细化处理和软化处理,消除共晶碳化物,改
高性能混凝土是未来混凝土发展的一个方向,如何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化以及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一直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了两种杂化水泥掺和料,一种为新兴的人
Cu2ZnSnS4(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元素来源广泛、制备成本低廉、与黄铜矿型CuInGaSe2(CIGS)晶体结构相似,吸收系数高(>104cm-1),帯隙(Eg)1.5eV,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之一。迄今为止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验室研究效率达到12.6%,与理论转换效率32.2%,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制备工艺、相结构以及溶剂结构对CZTS相关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围
该文着重对聚硅氧烷-聚氨基甲酸酯网络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聚硅氧烷多元醇分别与TDI或PAPI进行本体或溶液聚合反应,制备得到了聚硅氧烷-聚氨基甲酸酯网络共聚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