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开始繁荣的编辑学研究,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正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但今天,Internet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网络媒体的发展一日千里,也使传统媒介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为编辑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如果在宣传工作中出现偏差,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给政府添乱。对政治问题的把握,关系到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把关意识,尤为重要。在传统媒体中,“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必须经过记者、编辑、总编一层层审核,强调媒体对新闻的把关,需要从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角度审查。目前传统媒体已建立起一套健全的采写、编辑、审查的把关制度。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传媒在迅速占领受众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网络媒体对“把关人”的挑战与冲击也是空前的。和传统媒体一样,“把关人”是网络新闻编辑基本的角色定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条新闻在时效性、纵深性等方面做得再好,一旦失实,便毫无价值,乃至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进行真实性的把关不仅是传统媒体,同时也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职责。但近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把关”标准趋于市场化,几乎完全改写了“把关”标准。相比传统媒体,其公信力存在着一定危机。网络媒体应该借鉴传统媒体的采编机制,要建立科学严密的“把关”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确定网络新闻价值的判断原则及实现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虚假新闻的产生机率。针对网络媒体中大量虚假新闻或重复消息,网络媒体应该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机制,借鉴传统媒体采编机制和经营机制上的有益做法,建立采、编、审、播各程序的严格把关制度。本文总结了传统媒体的把关要领,列举了网络媒体公信力不高的表现,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把关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网络媒体公信力不高的原因,期望找到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把关要领。首先,本文第一部分对本课题的问题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先阐述了相关理论问题,即“把关人”理论的来源、定义及引申,探讨了“把关人”的四个角色特征,并且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新闻编辑把关的研究。第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阐述了传统媒体的把关要领。第四部分则着重阐述了网络媒体如何进行把关的问题,并列举了几个新闻失实事件的典型案例。最后,从实践的角度对网络编辑为何进行把关、把关的要点及具体把关方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