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语言现象,视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从古希腊的Aristotle开始,人们从修辞的角度探索隐喻的奥秘。近年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深度的探讨。Lakoff&Johnson(1987)率先表示,隐喻是建构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思维方式。他们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认为拟人隐喻是概念隐喻中本体隐喻的重要类型。从此,拟人隐喻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创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自然语言意义建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对隐喻的理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其它隐喻一样,拟人隐喻同样包含隐喻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但是传统语言学多从修辞的角度来阐释拟人隐喻,很少从认知的角度来解析拟人隐喻。本文以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拟人隐喻为研究对象,将概念整合理论框架应用到拟人隐喻的认知解读过程中。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拟人隐喻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一方面,体验性是拟人隐喻的认知基础,通过身体体验和心理体验两个方面进行运作;另一方面,概念整合理论作为普遍的认知机制不仅可以解释拟人隐喻这种语言现象,而且对拟人隐喻进行动态地在线意义建构,建构方式包括拟人隐喻的语义冲突、语义映射和语义合成;建构类型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网络模型构成,即单一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模型。这四种网络模型按照各自的运作机制对拟人隐喻进行意义建构,揭示出理解拟人隐喻的认知过程。本文不仅论证概念整合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而且为拟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提出来总体观点,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回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概述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章对拟人隐喻进行概述,介绍拟人隐喻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第三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即概念整合理论,系统地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过程、概念整合网络模型、以及概念整合网络的类型。第四章主要研究概念整合理论下拟人隐喻的认知基础,从身体体验和心理体验两方面进行探讨。第五章解析概念整合理论下拟人隐喻的意义建构,结合具体语言实例,论证拟人隐喻建构方式包括:语义冲突,语义映射和语义整合,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对拟人隐喻的建构类型进行探究,结合概念整合的四个子网络,解析了幽默、政治、诗歌等相关联的拟人隐喻,对拟人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将其认知过程动态性地展示出来,论证了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拟人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