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区一带的市郊方言(中原官话南鲁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的田野调查,综合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在方言形容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对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进行研究,在形容词语法功能、词缀、重叠类型、形容词短语小称儿化等方面展示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的面貌。全文共分为6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首先简要介绍平顶山市概况,然后梳理形容词在普通话、河南方言、平顶山方言中的研究情况,最后交代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并对平顶山方言的音系、语料及符号进行说明。第二章,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的分类。首先根据意义把平顶山方言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然后分别根据音节和构成形式对这两大类形容词再分类。第三章,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平顶山方言形容词最常用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而非作定语,这与方言的口语语体有关。平顶山方言形容词可与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样~=”、否定副词“不”、程度指代词等组合,其中最具表达形象性的是形容词后加表示程度的具有俗语性质词语或短语。第四章,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的词缀。本章详细描述了前缀“圪”、中缀“圪、不、里”,重点描述类叠音后缀与不同词根组合改变程度义、增添感情色彩以及增加词根A形象性的情况。第五章,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和生动形式。重叠式有“AA儿式、ABB(儿)式、AABB式、ABAB式、AXX式、A里AB式”并存在“AA儿<A<ABB儿<AXX<AABB<XAXA”的程度等级序列。生动式有“Axx式、Axy式、Axyy式、Axyz式”,这些生动形式都表示较高的程度,并含有不适当或贬义的色彩。第六章,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短语儿化的形式和意义。本章考察了平顶山方言中“[程度指示代词+A]儿、[多+A]儿、[数量短语+A]儿、[没+多+A]儿、[不+A]儿”五种形容词短语儿化的形式和意义,通过对比发现了形容词短语儿化形式小称义的磨损。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平顶山方言形容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平顶山方言形容词类叠音后缀数量多,组合灵活,并拥有特色前缀和中缀“圪”;二是平顶山方言形容词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作定语的情况较少,可以前加或后加各种表示程度和感情的词或短语;三是重叠式多伴有儿化,且有声调的改变,既体现程度义又表现出感情色彩的变化;四是除“[程度指示代词+A]儿”“[没+多+A]儿”“[不+A]儿”较严整地保留了小称义外,“[多+A]儿”“[数量短语+A]儿”两种格式都已表现出小称义不同程度的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