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务站段管理模式及布局优化调整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务段和直属站作为我国铁路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管理单位,承担着对车站、线路进行管理,对列车运行进行监控与指挥,对管内车站的客货运业务进行管理等任务,直属站本身还进行客货运生产作业。因此,车务段和直属站对于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以来,为满足铁路运输快速发展的需要,全路范围内的车务段和直属站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调整,车务站段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车务站段的布局调整结果满足了管理需要。但随着近年来铁路线路里程增加,尤其是高速铁路线路里程增加,全路范围内车务站段的管理面临着新的难题,包括部分车务站段管理规模跨度相差较为悬殊、管理资源分配不平衡、劳动生产率不平衡、车务站段管理模式有待优化等问题。而2013年以来,全路范围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只是各路局各自进行局内微调。因此,为解决当前车务站段布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决策者进行车务站段布局调整提供参考,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国外铁路的运营管理架构、路网及客货运输站段布局演变历程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为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和生产力布局提供参考。(2)对2003年以来我国车务站段三个阶段的布局调整进行了梳理,包括各个阶段的调整原因、调整措施、调整效果等。通过借鉴这三个阶段布局调整的经验,分析得到了车务站段布局调整的特征。并从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量2个方面对车务站段的布局调整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结合我国当前的路网情况、客货运发展情况、车务站段的布局情况,对车务段和直属站2种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根据车务段管理车站的等级与类型、直属站本身的作业类型等因素,将车务段管理模式和直属站管理模式进一步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类型车务段和直属站的管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由此确定了需要进行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适用性分析的车务站段类别。另外根据铁路枢纽地区车务站段的数量,对铁路枢纽地区车务站段的布局情况、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等内容进行了分析。(4)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以输入、输出为导向的车务站段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适用性分析CCR模型、BCC模型,用于对车务站段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的适配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对车务站段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评价,确定是扩大还是缩小车务站段的生产规模,构建了车务站段规模报酬评价弹性模型,实现了对车务站段规模报酬的评价。(5)选取全路范围内不同类型车务段和直属站的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数据,进行车务段和直属站的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适用性分析,根据适用性分析结果提出不同类型车务段和直属站的布局设置建议。结合全路车务站段适用性分析结果,对某一铁路枢纽地区车务站段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的适用性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布局调整方案,结合铁路枢纽实际布局调整情况,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也验证了车务站段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适用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全路车务站段布局设置建议的合理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车务站段定量地进行布局调整的方法,能够为决策者进行车务站段的布局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铁路行车密度和列车运营速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对列车驾驶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能够缓解人工运行压力,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等性能,并防止因人工误操作引起的事故,是实现列车高效、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目标速度曲线跟踪,因此开展高速列车跟踪控制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
规模化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输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然而,随着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牵引/制动执行器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执行器故障诊断及其容错牵引运行控制成为目前列控系统的研究热点。另外,由于高速列车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和外部随机扰动会对其运动力学精确建模带来挑战,因此,研究数据驱动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 free adaptiv
铁路运输是目前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铁路司机具有单次值乘时间长,工作环境噪声大等工作特点,长时间驾驶作业后容易产生危害行车安全的驾驶疲劳。本文研究心电信号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与司机疲劳状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机车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模型。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司机值乘作业的特点,设计了详尽的数据采集方案。为了在采集数据时不影响机车司机的正常工作,设计了基于司机手持终端APP的数据采集实
日益增长的铁路营业里程和客货运需求使得人们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铁路运输系统结构复杂性和非线性的背景下,铁路事故发生的机理更加复杂。挖掘并学习历史事故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对提升系统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铁路事故数据多以文本形式存储,研究人员和管理者难以有效、充分地识别并利用其中的潜在信息。为了精准、高效地处理和分析铁路复杂系统内大量的文本型事故数据,本文综合利用文本挖掘、关联规则
当下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也是小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决定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着眼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此来作为重点构建对应的课程体系。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后续的发展十分重要。
期刊
高速列车是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运行过程中除了与接触网和轨道系统存在耦合关系,内部还存在电气系统与机械系统的耦合,特别是电机系统与传动系统的耦合。对于电机,传动系统给其负载转矩,对于传动系统,电机给其驱动转矩,负载转矩与驱动转矩相互影响,也影响着各自系统的运行状态。电机系统与传动系统共同构成了车辆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的自身振动特性及其对其它车辆系统振动和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的影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车轴作为高速列车最重要的部分,承载着整个列车的全部重量。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轴受到周期性的旋转弯曲载荷,轮轴过盈配合部位会出现微动现象。而轮轴压装区的微动损伤也是导致车轴出现裂纹并过早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列车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车轴的过早报废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利用用户子程序对轮轴进行考虑微动磨损的影响下的有限元仿真以及同时考虑微动磨损和微动腐蚀的影响下的有限元仿真,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牵引电网中由车-网电气耦合带来的谐波与间谐波问题也日益突出。虽然交-直-交型电力机车的广泛使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机车的谐波特性,但也带来了谐波频谱变宽的新问题,其中就存在一种特殊形式的非整数倍基波频率的谐波——间谐波。间谐波作为供电网络的一种特征参数,其现象和指标对牵引电网的电能质量影响特殊,为此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对牵引电网的间谐波进行研究,为实际解决车-网系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发展,现有运营模式在线间资源协调、乘客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弊端日益突出,例如资源利用率低下,乘客多样化的直达需求无法满足等,因此以不同线路间互联互通为基础的深层次网络化运营已是大势所趋。基于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本文从列车开行计划和列车运行时刻表的角度,考虑了线间列车的协调性以及乘客服务水平,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列车运行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总结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