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精神障碍是一大类常见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以及其他物质依赖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这类疾病约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3%,其中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约在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普遍具有病程迁延复杂,复发率高、社会家庭负担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征。这一疾病使社会和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威胁到社会的安宁,但至今多数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阐明。患者外周免疫存在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功能紊乱。细胞因子网络的异常激活是诱导SZ生理病理症状产生的诱因之一。SZ患者外周血中各类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状态,以及激活后的免疫细胞与相应的免疫效应分子之间调节关系的研究很少。观察SZ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及相应细胞因子的异常变化,同时分析CD4~+T细胞亚群的功能变化及其与对应细胞因子、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加准确的认识SZ患者免疫异常的机制,同时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观察SZ患者CD4~+T细胞亚群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分析相应免疫学指标与精神症状的联系,以及对疗效的可能影响,为从精神免疫角度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各100例。两组人员的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接受单一种类抗精神病药物(最多不能超过两种)阿立哌唑治疗,采用标准化临床量表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判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急性治疗期4-6周。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人群和SZ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6、IL-17及TGF-β的浓度。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示,组间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用于计数数据。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用于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Z组治疗前Th1、Th2、Th17及Treg的百分率与IFN-γ、IL-6、IL-17及TGF-β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SZ患者存在CD4~+T细胞亚群间的百分率失衡,Th1/Th2细胞百分率失衡,明显偏向Th1型细胞,Th17/Treg细胞百分率失衡,明显偏向Th17型细胞。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Th1、Th2、Th17、Treg的百分率与IFN-γ、IL-6、IL-17的浓度均减低(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见,Th1、Th17、IL-17与PANSS评分减分率正相关(P<0.05),TGF-β与PANSS评分减分率负相关(P<0.05);Th1与Th2呈正相关(P<0.01),TGF-β、IL-17与IL-6均呈负相关(P<0.05)。5.ROC曲线分析发现,当Th1的界值为13.17%,在预测SZ疾病预后时,Th1具有相对较高的效能。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CD4~+T细胞亚群数量及其对应炎症因子含量增加,且亚群间比率失衡。抗精神病药物可降低CD4~+T细胞亚群数量及对应炎症因子含量,部分恢复CD4~+T细胞亚群间比例,使机体趋向免疫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