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叡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僧叡是东晋著名僧人,其佛学素养在鸠摩罗什弟子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四海标领”。他通晓义理,不断探索,罗什所译重要经典之序绝大多数出自僧叡之手。僧叡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般若思想与法华思想,是由“空”转“实”的关键人物。他重视实修,提倡定慧双修,“精练五门,擅入六静”,且最终将出世性强、修行简易的弥陀净土作为其终极归宿。僧叡对佛教理论发展史脉络的把握十分精准,还将各个历史时期佛教思想的特色予以总结。在充分肯定其师鸠摩罗什中观学说的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佛教思想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不管是学理还是实修,僧叡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当时整个中国佛教发展变化的一个亮丽掠影。本文第一部分系统研究僧叡佛学思想背景,首先明晰僧叡生平与著作,再厘清有待商榷的相关议题,如“僧叡慧叡关系问题”与“《喻疑》作者问题”,深入挖掘僧叡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潮流。文章第二部分,包括:从中道角度诠释般若中观思想——僧叡直指“毕竟空”真实相,通过非心非待,摆脱主客观束缚,达到“无所得”的中道归宿。僧叡对般若的把握体现了中土僧人般若思想的最高水平。定慧双修的禅修理念与其往生弥陀净土的终极归宿——僧叡慧学超群,且重禅修,深知智慧与禅定相互依存,并努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僧叡重实修、重解脱的信仰理念又支撑其最终往生弥陀净土僧叡的《法华》相关思想——僧叡指出《法华经》是众经之实体,将《法华》、《般若》并列,且更倾向于前者,《法华》可视为僧叡思想发生转向的过渡经典。极力护持《涅槃》——《泥洹经》对众生成佛提供了经典依据,僧叡专作《喻疑》一文,以雄辩的文笔,激昂的感情,良苦的用意捍卫《泥洹》,其中深刻体现了僧叡思想向“有”的转变。另外,在独存论文《喻疑》中,还有僧叡对中国佛教史的归纳,本文亦将其作为思想主体的一部分予以概述。从以上五方面来全面展现僧叡思想。第三部分,总结贡献和影响。首先承接上文总结僧叡思想中由“空”到“有”的时代转向,再分析僧叡的译经贡献,说明罗什所译经典得以极具可读性并广为流传,僧叡功参其半,最后分析僧叡作为一名中土僧人在接受、信仰、精通外来佛教文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化所起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僧叡思想进行梳理、总结,力求将其思想体系全面、清晰地展现,并对僧叡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和影响给予较为客观的总结与评价。
其他文献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具有开放性、公共性的特征,是一类综合了儒、道、释三家文化内涵的宗教园林。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这种状况在缅甸也不例外。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已成为国内
亚里士多德以法律的正当性论证法律的权威性,追求法律的价值理性。法家把法作为治世、驭民的工具,强调法律的现实作用。二者有着历史背景迥异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对二者的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选秀节目作为近几年来兴起的电视节目形式已经在国内外电视荧屏上遍地开花,中国内地的《超级女声》、《舞林大会》,台湾地区的《超级偶像》
第四届矛盾文学奖陈忠实小说《白鹿原》,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珍宝,本文从民俗文化视角切入,在关中白鹿原这块沃土中,结合文本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丰富的生活原貌。
目的探索SOAP病例汇报评价表联合Mini-CEX临床演练综合评价表在培养妇产科规培住院医师过程中能否起到教学与评估双重作用,为妇产科规培住院医的培养方式提供新建议。方法随
<正>2013年,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被微软收购,标志着过去的手机行业的霸主就此没落。诺基亚手机失败是按键式手机在被触控式手机占领市场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意味着触控式手机替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特征基因选择方法,首先建立一个基于Bhattacharyya距离的基因差异度模型,根据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分类准确率选择出一个候选特征基因子集,然后
游戏在传播过程中与传播活动相互作用,产生传播与游戏的共生现象。"八分音符酱"游戏从一款单机游戏发展为一个社交网络游戏,除了游戏本身吸引人,还得益于日益成熟的游戏传播
本文首先对我国现有的银行业绩评价指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15家上市银行2010年的经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