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法律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及教育部决策的重要课题。品德课教材内容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基本依据,但现实中的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的法律教育内容却存在着一定问题,而目前学界对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对中小学品德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深入研究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中小学法律教育内容研究。首先,第一部分是介绍中小学法律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以系统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建构主义等为基础依据。然后,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介绍,包括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法律教育内容、鲁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法律教育内容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法律教育内容,最后对其他版本教材中的法律教育内容作了一下简单描述。第三部分主要是基于科学合理性的三个标准,着重分析了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一是法律教育缺乏整体性,表现为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缺失且系统性不够;二是法律教育缺乏渐进性,表现为教育内容重复无序,年级间教育内容分布不合理;三是法律教育缺乏衔接性,表现为学段间教育内容过渡性不明显,以及教育内容与生活相脱节。针对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存在的以上问题,第四部分论述了完善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的对策:其一是完善法律教育的整体性,主要是补充知识盲点和丰富内容模块,调整知识结构以加强系统性;其二是加强法律教育的渐进性,主要是恰当整合知识点,合理分布年级间的法律教育内容;其三是增进法律教育的衔接性,主要是对学段间的法律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过渡,并且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作者基于中小学品德课教材对中小学法律教育内容进行研究,发现中小学法律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法律内容的对策,以期其持续不断、循序渐进地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法律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