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西部地区,2012年成立了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部分地级市在内的“呼包银榆经济区”,以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源头从地区层面上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集群。 论文通过总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评价与预测模型,构建了包含呼包鄂银榆五个城市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四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及熵值-Topsis组合评价法对呼和浩特市2002年至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对呼和浩特市三种方法各个子系统及整体系统的评价结果进行配对 T检验,认为熵值-Topsis法的结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因此以熵值-Topsis法对五个城市的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的环境友好水平最高;包头市的资源节约水平最差,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鄂尔多斯市资源节约水平、社会进步水平最高,近几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城市较低;银川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相对较高;榆林市的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水平及整体可持续水平及经济可持续水平低于其他城市;五市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排名由高到低为“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银川、榆林”。 论文在对呼包鄂银榆五个城市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 ARIMA模型预测五个城市2014年至2020年的各个指标数值,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运用熵值-Topsis法对预测的指标数据进行预评价,对比两种预测结果认为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采用预评价结果分析预测其它四个城市2014-202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预测结果表明:五市2014-2020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预测排名由高到底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榆林、银川”;同时,五个城市到2020年各个子系统及整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可达到高级可持续状态以上;并且在2014-2020年保持相对稳定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五个城市整体的协调程度则会达到高级的协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