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主要在平原、盆地、湖泊、近海、滩涂、草原、湿地等地区开展土壤测量、海底沉积物测量、湖底沉积物测量,通过研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地球表层系统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评估和预警,推动了我国生态环境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就是依托河北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开展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河北平原区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为该地区的土壤质量评价、生态环境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成果可以服务于环境、农业、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本文是按河北平原不同地貌单元来研究其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首先研究了河北平原地貌特征,收集了大量河北平原地貌资料及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将河北平原区分为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冲积-湖积泛滥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三大单元,又分别对三大单元作了进一步细分,包括微地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海量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浅层:20029件;深层:5056件)按不同地貌单元提取、处理,研究其52种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然后探讨异常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论文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河北平原表层土壤元素受人为和自然因素控制,但主要源于成土母质,自然地质背景的天然含量是影响元素分布主要因素。2.河北平原土壤元素分布含量变化较大的元素主要是卤族元素(F、Cl、Br、I)、重金属元素(Cu、Pb、Zn、Ni、Cd、Hg、As、Se等)、CaO、MgO、P、S等。土壤元素的分布明显受地貌控制,因太行山、燕山山区母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不同导致海河流域与滦河流域元素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人类活动对部分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较大,尤以Hg、Se最明显。3.河北平原土壤元素从山前到滨海迁移过程中,随穿越不同地貌单元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山前倾斜平原, Si、Al元素主要赋存在矿物碎屑中,二者可均呈高值分布趋势。平原中部如以河漫滩、河道相沉积为主,表现为SiO2含量增高,Al2O3含量降低。在湖泊相或泛滥洼地,沉积物以粘土质为主,表现为Al2O3含量升高。重金属Ni、Cu、Pb、Zn等及F、I元素的分布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垂向上明显受Al2O3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受土体结构控制,Se与Hg表现的不明显。4.影响元素迁移的因素有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有机含量、土壤的粘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