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制造业重心向中国等第三世界的转移,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抢滩中国,各种各样最先进技术含量的加工技术应用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从传统的电焊到先进的激光焊,从传统的烘房到先进的中频加热,汽车制造工艺的提高势必带来更新更复杂的设备装备,同时也带来了车间经营模式的改变。为此,设备管理模式也必须在新的经营模式下进行相应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上海大众汽车一厂车身车间(POLO轿车车身生产车间)设备管理模式的研究,重点探讨如何更好的发挥先进工装设备的功能,如何达到最大的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问题,并形成一套符合新形势新状态的设备管理模式。本论文以上海大众汽车一厂车身车间提高生产劳动率和人员利用率出发,并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在充分调研原有设备状况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量的基础上,分析和运用了一套设备评价指数模型来指导维修资源的重新组合,量化了设备管理模式。该模型充分考虑了设备维修的难易程度、生产影响系数、故障频次、与产品质量的关联度以及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对设备故障关注度的影响。同时,建立了车间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数据库,改变了以往设备故障统计分析繁琐低效及设备保养无依据无计划无组织的状态,还设计了一套车间关键设备维修的应急预案机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好车间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将损失减少到最小。最后,通过实施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的活动来强化点检保养的规范化和可视化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这套设备管理模式经过上海大众汽车一厂车身车间一年多的实际应用,确实表明提升了该车间设备的设备效率,极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稳定和流畅运行,降低综合费用损失,也为国内众多汽车生产厂家车身制造设备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