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可理解性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说、互动理论和可理解输出假设,对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师提问情况进行研究。采取现场录音、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南京市第四中学的4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录音并将其转写成书面语料,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一并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文主要研究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特点、教师认知和学生对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的期望。为了研究教师的提问特点,统计了提问类型的使用比率及其在阅读各环节中的分布情况、提问回答的方式、提问策略、等待时间及教师反馈。本文通过把教师提问具体情况与教师问卷结果进行对比,来研究教师提问行为与教师认知的一致程度。把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与教师提问行为的表现进行对比,来揭示学生期望与教师提问之间的一致程度。经过数据统计和对比发现,教师实际的提问行为与教师的认知在提问策略、等待时间和消极反馈策略上不一致,说明在这些方面教师没能对自己的提问做出正确的认识。研究还发现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展示性提问多于参考性提问,但是多数学生喜欢参考性提问。教师较多的采取“点名或指定”的回答方式与学生期望是相同的。教师使用较多的提问策略是“转指”,但是学生更喜欢“分解”策略。教师等待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过短。教师经常使用“简单赞同”和“教师纠错”的反馈策略,但是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评论”和引导,从而进行“自我纠正”。教师认知与学生期望对教师提问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着提出了一些优化提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