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打破原有的实体经营范围,将大量资金配置到委托贷款业务,该现象引起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之前学者们关于委托贷款的研究,大多基于放贷价格视角,鲜有考察企业资本配置决策主体——管理者在委托贷款业务中的作用。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管理者较为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特征,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通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高估投资项目收益而低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倾向于采取投资扩张活动,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值得我们思考,非金融企业将大量资金配置到委托贷款业务,这一投资决策背后是否也会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若是,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导致的委托贷款投资是否存在现金流敏感性?在不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委托贷款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的影响,及在不同自由现金流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两者关系存在的差异。研究结论表明,非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发放概率和规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的企业会更有可能从事委托贷款业务,且委托贷款发放规模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现金流充裕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影响表现得更为显著,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现金流充裕时会更有动机进行委托贷款投资。最后发现,在不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影响具有不同表现。具体来说,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企业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业务的正向影响表现得更为显著;与管理者权力较小的企业相比,管理者权力较大的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业务的正向影响表现得更为显著;与存在大股东监督的企业相比,在不存在大股东监督的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业务的正向影响表现得更为显著。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建立动态反馈机制以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强化企业披露委托贷款交易信息以提高透明度及引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强化监督管控等方面提出建议,为避免企业将资金过度配置到委托贷款业务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监管部门引导委托贷款健康规范发展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中国正处在“粗放型”经济向“高质量”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同时面临着全球需求市场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中美贸易争端等世界贸易形势。如何破局内外压力,化解产能过剩,优化贸易结构,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的研究从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关联匹配的视角出发,在测算区域层面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基础上考察了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互动关系、调节机制(影响因素)和评价标准(经济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在不断增长,节约能源问题以及化石能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浙江省是中国的沿海省份,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全省一次能源自产率极低,绝大部分一次能源依靠外来输入,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提高浙扛省的能源利用效率,对化解全省能源消费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浙江省能源利用结构中,工业生产消费是浙江省能源消费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大来源。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是提高浙江省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的重要行业支持,其创新效率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创新水平。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各地普遍采取了建设产业园区等加快推进该产业专业化集聚的做法。但近些年来,产业的集聚模式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逐步由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聚模式向以产业社区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集聚模式转型升级。传统的产业集聚模式大多只关注生产功能,劳动者在该模式下获得的多是工资方面的激励;而新型产业集聚模式却在关注生产功能的基础上,还尤其关注生活功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现了第三轮大范围的产能过剩危机,截至目前,化解产能过剩仍然是中国谋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化解产能过剩,数年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去产能”的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对内努力开拓国内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等;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支持产能向境外转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
当前,中国传统的生产源污染治理难题尚未根本解决,生活源污染问题便日益凸显,特别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通过一些制度安排让产品生产者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负责以减少环境影响,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废弃物治理的通行政策。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基金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押金返还制度三大核心制度。2012年,中国正式推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但经过7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表现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三期叠加”。依靠要素投入实现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方式成为了当前的优先选择。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上先后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为顶层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由投资引领向创新引领、从粗放型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两条明确的转型策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逐渐深入,普惠金融发展随之展开了新的篇章,进入到普惠金融数字化阶段,即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实体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成本高昂,但金融机构的经营目的仍以盈利为主,因此,普惠金融的开展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存在冲突,导致金融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效果不佳。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可以很大程度解决这一问题,数字技术的应用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人群和覆盖区域范围,让长尾客户人群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都能平等地享有金融服务与资源,满足其金融需求。以此推断
在证券市场中,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套利投机的金融衍生工具,凭借其高杠杆性和投资策略的灵活性,成为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偏好。近年来,随着我国期权市场的逐步开放,期权产品日臻丰富,期权交易逐渐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在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信用评级作为反映受评主体的经营质量衡量指标,日益受到投资者重视。但由于我国评级体系尚不成熟,因此本文以美国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期权交易与评级公告信息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期权交易、信用评级体系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为我国期权市场的发展和信用评级体
古往今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基础性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而涉农企业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农业的发展路途上,国内外政府部门都不约而同地提供非常多的支持。但是,农业本身的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追求利润的出发点不符,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为涉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既需要对农业金融结构及金融服务方式进行实践上革新,也需要提供科学的前瞻性的农业指导规划。近年来,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出现在农业金融服务的视野中,试图改变涉农企业融资困境,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
自新千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和国际主权债务危机等经济危机接踵而至,加之英国脱欧以及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利益摩擦的不断激化和升级,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上升,市场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这一背景下,黄金作为能够给传统的证券投资组合带来显著的多样化收益,从而规避证券市场上的风险的资产,重新回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视野当中,其地位日益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其黄金市场在整个世界黄金市场中的地位近年来不断攀升,使得中国黄金市场的市场效率问题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各国投资者极大的关注。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黄金市场的动态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