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具体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表明国家将金融服务的重心倾向于小微企业。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又发布一系列文件,指导和鼓励我国金融机构加入到小微金融服务当中。在此之前的政策和研究对象都是中小企业,多数学者提出依靠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形成系统的“小银行优势”理论。但是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性质还是不同的,真正面临融资难问题的是小微企业,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是一定要靠中小金融机构,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也可以参与。因此关于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大型银行以前之所以不愿意提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是因为相比大企业客户而言为小微客户服务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且当时银行的大企业客户足以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我国大型银行一直忽略小微市场。但是现在大银行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金融脱媒使大企业都倾向于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向银行贷款的企业越来越少,大银行的利润来源减少;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也会使大银行的收益减少、风险增加。所以大银行不能再局限于原来的业务和市场,应该积极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小微企业以其议价能力低、融资渠道少、数量众多的特点理应受到大银行的关注。而且大银行还有规模、技术、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支持大银行实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但是我国大银行要从事小微融资支持业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银行的传统信贷观念、信贷流程、组织结构和员工激励方式都阻碍了其小微信贷业务的发展。在确定了我国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必要性、优势和问题之后,本文以建行引进的“信贷工厂”贷款模式作为案例分析了该模式的运作流程以及建行运用的效果,认为该模式能够帮助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该模式适用于批量化的贷款业务,但是在小微企业数量较少的地区其运用会受到限制;其次,信贷数量的大规模增长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再次,虽然该模式要求标准化生产,但是小微企业需求各异,仍需要银行做好市场划分;最后,银行若要通过此模式获利必须控制好信贷质量。文章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政策建议,主要是要树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理念、完善针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业务的内部管理体质、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创新信贷担保方法、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督控制信贷质量以及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