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结合外痔剥离术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III、IV度混合痔的疗效,对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结合外痔剥离术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30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III-IV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结合外痔剥离术作为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作为手术方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疼痛、出血、水肿、排便情况,术后2月的肛门狭窄情况、肛门控便功能,总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住院满意度,住院期间焦虑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14天的疼痛情况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总体疼痛风险较对照组较低(Wald卡方=17.578,p<0.05,OR=1.674)。与术后第1天相比,两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以及术后第14天的疼痛风险均呈下降趋势。(3)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第3天的出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的出血情况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总体出血风险较对照组较低(Wald卡方=51.677,p<0.05,OR=1.879)。与术后第1天相比,治疗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的出血风险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术后第3天出血风险不变,术后第7天出血风险上升,术后第14天出血风险下降。(4)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第14天的排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体排便风险较对照组较低(Wald卡方=6.198,p<0.05,OR=1.554)。与术后第1天相比,两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以及第14天排便困难风险均逐步下降。(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第14天的水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的水肿情况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总体水肿风险较对照组较低(Wald卡方=29.999,p<0.05,OR=3.129)。与术后第1天相比,治疗组术后第3天水肿风险不变,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的水肿风险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术后第3天水肿风险不变,术后第7天水肿风险上升,术后第14天水肿风险下降。(6)治疗组和对照组出院总费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少于治疗组。住院天数、出院满意度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焦虑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总体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结合外痔剥离术相对传统内扎外剥术在治疗III-IV度混合痔的总体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术中出血,以及术后第3天疼痛、水肿,术后第7天出血、水肿,术后第14天出血、疼痛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III-IV度混合痔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术中出血相对较少,术后并发症情况相对较轻,术后住院天数相对较短,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使得患者的治疗好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