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承弼是一位世界级的作曲家。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电子声学音乐中心主任、艺术总监。曾组建上海音乐学院电子声学音乐研究中心(EAMC)。2007年被德国DAAD委任为驻站艺术家。 安承弼是一位具有特殊色彩禀赋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中和声感觉乃至配器色彩的运用起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决定性作用。他的交响乐、室内乐以及电子音乐,曾荣获七项国际比赛大奖。其伟大艺术为现代音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安承弼作品中1首交响乐作品《暗流》与管弦乐队作品《木之脉》的旋律特征、和声、力度等比较有典型的复调技法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安承弼创作作品,分析他的作品、创作思维、作品风格、多声思维模式,以及20世纪复调音乐的特性在他的创作中的应用,继而找出与其他作曲家不同的特点。 微型复调的使用是安承弼在创作中展现旋律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微型复调也被称为微型对位或音色复调,其中微分音是20世纪音乐的音阶结构中重要成分之一。在现代用法中,微分音意味着比小二度还小的音程。不仅体现在主题旋律上,还体现在旋律的其他表现手段——织体。安承弼采用卡农技术构成的微型复调贯穿于整个音乐中,采用现代社会高科技为标志的电子音乐,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的音乐语言为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电子音乐是运用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音响制作而成的各类音乐的综合。安承弼的作品几乎是用电子声音制作成的电子音乐。 安承弼以最为节俭的材料,经过各种技法与手段,创作出了生动而富于灵感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在寻求新的音色、新的音乐方面做出了贡献,如音色旋律、点描织体到线形运动、音响信号对音乐结构的标志意义等。通过本文能够看出安承弼用仅有的声音创造出一片璀璨的音乐空间,也能创作出一种飘渺、虚幻的音色和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