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党文化角度解析美国国会女议员人数上的党派差距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8年中期选举后,美国国会女议员人数再创新高,127人成功当选。尽管2018年的选举为女性带来了巨大收获,但却进一步凸显了国会女议员人数上的党派差距。在127名国会女议员中,106名是民主党女性,只有21名是共和党女性。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会中民主党女议员和共和党女议员数量大体保持一致,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民主党国会女议员数量迅速增加,而共和党女议员数量却是增长迟缓,这使得党派差距在过去30年里不断扩大。近年来,不断扩大的党派差距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他们从意识形态、竞选资金筹集和候选人人才库这些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但很少有人分析政党文化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政党文化的角度来解析美国国会女议员人数上的党派差距。关于政党文化的研究表示,民主党和共和党是两个非常不同的实体,有着不同的政党文化。民主党拥有多元的政党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民主党人重视多样性和群体认同,并倾向于听取和回应基于群体的需求。而共和党拥有统一的政党文化,共和党优先看重政党忠诚和保守意识形态的纯粹性,并拒绝基于群体的需求。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分别对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女性候选人招募工作,自由派和保守派妇女政治竞选委员会为女性候选人提供的资金支持,以及民主党和共和党选民对女性候选人的支持进行了比较。在民主党政党文化的影响下,民主党为招募女性候选人做出了大量且持续的努力,自由派妇女竞选委员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民主党选民对女性候选人也积极支持。而在共和党政党文化的影响下,共和党缺乏女性候选人招募工作,保守派妇女竞选委员会提供的资金支持薄弱,同时,共和党选民对女性候选人较苛刻。因此,民主党女性比共和党女性更容易获得国会席位。本文得出结论:两党不同的政党文化是造成党派差距的更深层次原因。民主党文化促进了民主党国会女议员的增长,而共和党文化抑制了共和党国会女议员的增长。
其他文献
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难题。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典型的分析语,由于缺乏形态上的变化,其词类判别相当棘手,这在汉外词典的词类标注中体现尤甚。目前学界对于汉英词典的词类标注研究已屡见不鲜,但对于汉语-西班牙语词典的词类标注研究还几乎为零。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们有必要对汉西学习型词典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对目前国内市面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歌代表诗人之一。《艾丽尔》是普拉斯创作巅峰时期完成的诗集。不同于她早期的诗歌作品,这本诗集收录了她后期大部分成熟的自白诗。本文以诗集《艾丽尔》为研究对象,结合普拉斯的传记资料,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试图探究普拉斯作为一名女诗人的生存境遇。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为普拉斯及《艾丽尔》的简介、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综述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正文第一章
汉语“有一种X叫Y”构式,在常规语义上,它用于指称事物的客观存在。然而,随着人们对外界事物和心理实体的概括化能力显著提高和新构式义的产生,它被不断地运用到新闻标题中,对人们掌握新闻主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前人研究大多从修辞、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但都未曾从它的聚范畴变化过程、具体语义类别以及语哲渊源方面探索。本文拟从体认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对“有一种X叫Y”新产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坛一位相当有特点的作家。在那个新思潮层出不穷的时代中,他见证了美国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剧烈社会变化。德莱塞以其对社会机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巧妙地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了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数本长篇小说。二十世纪初,德莱塞相继出版了成名作《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及其
例证作为词典微观结构中的重要组构成分,被誉为“词典的血肉”,能反映词典的信息承载能力,而汉英词典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探究汉英词典的例证是否高效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反义复合词指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语素所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如“左右”、“出入”等,属于复合词中相对封闭且特殊的类型,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自成一体,极具研究价值。关于反义复合词的相关研究集中于语言学本体研究、对外汉语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南方作家之一,她密切关注南方社会现实,认为作家应像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担起再现社会现实、利用现实唤醒读者情感并寻找困境出路的责任,《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借助乔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本文研究了《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南方困境书写,认为小说再现的美国南方社会“人命低贱”和“精神隔绝”问题表明物化现象对南方社会的影响,小说人物通过“爱”和“成员感”
国家形象品牌战略是一种有意识的资本再生产战略,是一个国家的自我再现战略,旨在通过国家形象品牌建构以积极的方式再现或重塑一国的形象。国家品牌形象的建构,通常有针对国内和国外的两个目标。对国内而言,国家品牌形象建构是为了本民族身份认同,民族凝聚力。对国外而言,国家品牌形象建构主要是为了获取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经济利益的争夺。本文从国家形象建构理论出发,以威廉和哈里王子的婚礼为研究对
工具类手动词是动词的重要类别之一。国内外研究从具身认知角度对正常人和运动障碍人群加工工具动词展开了一些研究,发现正常人群加工工具动词会激活运动皮层,而运动障碍人群则不会有类似反应。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工具动词的加工研究有所涉及,但是,从二语习得角度对学习者加工汉、英工具类手动词的语义具身效应差异进行探讨的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拟从具身认知角度探讨中国EFL学习者加工汉、英工具类手动词的差异,具体研
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大部分学校以及老师都只重视学生对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较为欠缺。因此本研究从语用身份论的视角下,探索高中生在口语活动中的角色身份话语特征,以及通过口语活动后,是否能提高角色身份构建的能力。语用身份论是在人际语用学下提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语用身份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但是对此的研究大多数集中
项目教学法(PBA)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实用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实施项目来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且这些研究都只停留在给出教学设计和检验该教学法有效性的实践层面,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去探究项目教学的本质。为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以英文经典选读课程为案例,在体认语言学的框架下提出项目教学法的体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