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下对重庆新农村改造的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等的影响与冲击,我国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等,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由此,我国的乡村开启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乡村的传统发展模式、农户的生计来源和就业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其新农村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也避免不了乡村的人口流失、文化失调、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在国家的支持下,重庆也进入了乡村改革的新时代,随着乡村建设的兴起,重庆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追求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化和规模化,重庆新农村建设的空间规划多是借鉴了城市空间规划的发展模式,有一些甚至是直接套用,但是这种盲目的套用模式化的新农村建设不仅不能适宜村民的日常生活,还会造成空间异化、传统文化的缺失、村民就业转型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重庆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发现问题的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所以基于这些背景,本文以重庆新农村为研究对象,从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和生活环境等角度出发,分析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引入“共生理念”作为重庆新农村改造的指导思想。在解析了共生理论,从共生的三要素入手,分析了共生体与新农村有相同组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共生理论与新农村改造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并以重庆市巫山县平河新农村改造为例展开论证,试图构建一种适合重庆新农村改造设计的研究框架和相应的实践方法。本文分为五大部分共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文在什么样的研究背景下进行的研究、以及相应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及现状、还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对当前新农村人居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重庆新农村改造的必要性、机遇和相应的建设保障等。第三部分为第三、四章,是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并分析了“共生理论”,就共生的三要素及相关的共生原理进行说明,在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把共生理论与重庆新农村改造相结合,找到了新农村改造的共生要素,并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共生理论与新农村改造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第四部分为第五章,基于前文研究的设计方法,将之运用到重庆市巫山县平河新农村的改造建设中,在案例中进行检验,佐证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第五部分为第六章,即论文的总结和展望,总结了主要的结论及创新点,并对共生理论下的新农村建设的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期的情形,不论从规模还是效益上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面对着经济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中小企业生存面临着巨
以上海地区引种的4个早花大花组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品种‘皇帝’、‘诱惑’、‘落日’和‘萌’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高温胁迫40/32℃(昼/夜)0~6d对其形态、热害指数、
分析了建国近 5 0年来我国草地开垦的状况及其引起的生态后果 ,提出了今后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以及诗学都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马君武翻译的《缝衣歌》开社会抗议文学的先河,传达出译者的忧情以及自身的诗学主张。本文从诗歌的声律,物象,意象三个方面,从审美的视
由于人们居住环境的多样化和地震灾害的随机性,除了在建筑本身抗震结构上加强之外,也应当适当辅以必要的抗震室内设计来作为防范。本文就是探讨通过住宅室内功能区域的划分、
<正>南京大屠杀指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纵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
考虑到资源投入的滞后性与累积性,用R&D经费存量代替当年值,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调整指标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金属蒙皮受剪性能及其蒙皮效应的发挥与其连接件的形式和受力性能密切相关,通过对常用的自攻螺钉和电阻点焊两大类连接、22组不同连接板厚、螺栓(焊钉)直径组合的94个试件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已经从经济实力竞争发展到人才竞争,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对未设置抗剪件、设置钢丝网以及设置Z形抗剪件的3个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了施工阶段、正常使用阶段和荷载极限阶段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