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目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目前仍以直肠癌居多。在NCCN、ESMO、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等指南均将手术治疗作为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何处结扎血管并清扫淋巴结作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在直肠根治术发展之初便受到重视,NCCN、ESMO、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等指南均有涉及,但就目前指南及相关研究而言,针对不同位置结扎肠系膜下静脉对疗效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为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静脉结扎位置提供依据。目的:对比分析低位结扎肠系膜下静脉与高位结扎肠系膜下静脉对直肠癌患者手术学指标及肿瘤学指标的影响,探讨低位结扎肠系膜下静脉与高位结扎肠系膜下静脉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入组28例直肠癌患者,使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肠系膜下静脉低位结扎组(L组)与肠系膜下静脉高位结扎组(H组),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结扎组(L组)于肠系膜下动脉水平(IMA水平)结扎离断肠系膜下静脉;高位结扎组(H组)于胰腺下缘离断结扎肠系膜下静脉。分析两组患者间的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及术后随访数据,探讨分析肠系膜下静脉低位结扎组(L组)与肠系膜下静脉高位结扎组(H组)两组患者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完整资料,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肿瘤与腹膜反折的关系、术前BMI及血清白蛋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学指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日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比,低位结扎组具有更短的肠功能恢复时间(49.30±19.88 h vs 67.83±23.00 h,P<0.05)。3.肿瘤学指标:两组患者相比,术后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个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随访数据: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患者间术后身体评分、排尿功能评分、排便功能评分、肠道功能评分、放化疗副作用评分、术后体重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低位结扎肠系膜下静脉符合肿瘤治疗原则2.低位结扎肠系膜下静脉符合术后快速康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