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金融体制的改革日趋完善,市场经济结构的变革给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更为健全的监督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作为特殊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也随着经济环境的转变越来越大,加之高校效益的产出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巨大,因而审计结果不仅关系到被领导干部自身的前途与名誉,更是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人民的信任,不仅被审计领导干部自身十分重视,其所在部门及组织也倍加关注。审计实践中用于评价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指标及标准是否科学恰当、是否能够有效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毫无疑问成为决定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难点所在。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明确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促进领导干部个人自律,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公正的人才任免与选拔依据。因为,在审计实践中采用的评价指标应当客观公正、科学有效、且针对性强,所需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必须能够有效避免因人为主观因素等不确定性造成的评价结果的随意性。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客观的划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既要指出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又要肯定其业绩,这样一来才能做到有效监管,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干部腐败。通过采用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案例研究等手段,在初步描述所作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的特点,深入剖析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现存有关评价指标的特点,对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与补充,进而提出一条构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研究站在以往不同的视角,积极思考国内外经济效益审计及高校审计经验对我国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启示,创新性地结合综合指标和部门绩效指标,力图找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实现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有效评价监督,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任免和选拔人才提供科学参考,以期对审计实践提供指导意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审计理论与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