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对经济市场发展的大力支持,我国资本市场很快建立起来。但同时,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市场的监管还存在一定漏洞。这些漏洞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盈余管理的不当运用,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损害市场中投资者的利益。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特有的ST制度给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一个“退市整顿期”,不少亏损企业为了能够保护住稀缺的“壳”资源,实现本公司扭亏为赢的目标,会采用各种手段,其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盈余管理手段。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方式避免退市风险,这在短期内可以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提升,但是长期来看并不能彻底改善企业的经营情况。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被特别处理的公司不乏少数,而脱星摘帽的公司也屡见不鲜,这些脱星摘帽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都有所改善还有待商榷。资本市场上这种“退市难”的现象势必会引起多方利益关系人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探究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及对该行为绩效影响的研究可以对ST公司自身、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等有提醒警示的作用。通过对案例公司的个例研究扩展到整个市场中其他的ST公司,政府等监管部门。为ST公司提供应对思路,为完善市场机制、监管机制提供相关建议。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体概括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同时将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部分为案例公司的摘帽行为介绍,首先介绍了案例公司的背景和发展路径,其次对公司的摘帽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从面临戴帽的危机到真正戴帽,最后成功摘帽,将案例公司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案例公司摘帽行为的手段。第三部分对其行为之后的绩效影响进行了探究。第四部分是对此案例提出了些许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形成了结论。在对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脱星摘帽的公司进行统计调查,同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后,本文选取了2017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三泰控股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在介绍了我国ST制度背景的基础上,对样本公司的摘帽历程进行描述。分析三泰控股摘帽过程中运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为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出售固定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泰控股摘帽后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方面进行绩效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公司虽然利用盈余管理洗大澡提升业绩,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从长期来看,公司并没有改善经营绩效。公司只有提升内部经营管理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公司财务业绩。本文在最后从上市公司本身、投资者和外部监管部门三个方面给出关于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应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