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白蕉的书法越来越被大家所认知和认可。当代对于白蕉的诗文和绘画却很少问津,但白蕉生前其诗作有“诗第一”美誉,绘画在当时和徐悲鸿、邓散木合称“艺坛三杰”,他的书法名气却相对平平,但最终白蕉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其在帖学领域的造诣及其纯粹的帖学风貌又无不让时人深发思索。三百年以来,白蕉独步书坛,宗法“二王”,尤对《阁帖》中的王献之法书热爱,其成熟书风更多的展现了于王献之“活泼”一路书貌。文章研究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白蕉的诗、书、画”,这一部分通过搜集白蕉生活年代有关其诗文、绘画、书法的相关资料记载,包括时人和其家人的回忆记录等,以期解读白蕉诗、书、画三领域在当时的真实境况。第二部分是“碑学时代的白蕉帖学”,白蕉生活的时代依然是笼罩在碑学强势之下,然而白蕉却能够“独善其身”,不畏时代,执意选择帖学之路。这一部分通过对碑学的强盛之势和影响深远的碑学大家进行阐述,从而和走“纯帖学”之路的白蕉形成鲜明对比,更进一步突出说明白蕉书法的独特所在。第三部分是“帖学阵营中的白蕉书法”,这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同时代取法大王的沈尹默做一比较,明确指出白蕉书法属于王献之一路书风的延续,这也是本文的独到观点。紧接着对白蕉以王献之为基调的书法形式、内涵进行探究,同时也由白蕉的作兰谈到了其书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