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吉林省长岭县境内羊草草原中五种植物群落生境,即羊草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茅群落、碱蓬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5~10月,通过野外采样实测与室内分析,对这五种植物群落中土壤鞘翅目昆虫的群落特征及其生态分布进行研究。在羊草草原五种植物群落生境中共获得土壤鞘翅目昆虫29科,2863只。其中,幼虫17科,1558只,成虫21科,1305只。优势类群为:象甲科幼虫、步甲科、隐翅甲科,共占总捕获个体数的74.71%。羊草草原中土壤鞘翅目昆虫的水平分布表现为:从类群数来看:羊草+虎尾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蓬群落>碱茅群落、虎尾草群落;就个体数而言:羊草群落>碱蓬群落>碱茅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虎尾草群落。不同植物群落的个体数及类群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大体在8月份个体数和类群数达到最高值,而出现最低值的月份不同植物群落差别较大。五种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鞘翅目昆虫群落的多样性特征指数表现为:H′指数与E指数:羊草+虎尾草群落>羊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蓬群落>碱茅群落,C指数的变化与J指数相反,不同植物群落的多样化特征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鞘翅目昆虫群落的相似性在不同月份表现程度不同,其中羊草+虎尾草群落与羊草群落、碱蓬群落与碱茅群落的相似性较高。土壤鞘翅目昆虫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垂直分布都呈现出表聚性特征,但递减的幅度存在差异,个体数的垂直变化幅度大于类群数。就个体数垂直分布而言,羊草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碱蓬群落表聚特征表现的较为明显,而从类群是的垂直分布来看,羊草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碱茅群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各层次的土壤鞘翅目昆虫的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第一层的个体数及类群数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二、三层的幅度大。通过对羊草草原土壤鞘翅目昆虫群落动态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表明,对于羊草草原中土壤鞘翅目昆虫群落变化的影响最明显的环境因子是土壤环境因子、其次是气候要素中的温度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