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于环境保护愈发重视,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别较大,导致不同地区政府在执行环境规制政策时的严苛程度有所不同。部分企业为减少环境管制带来的成本,往往选择转移至环境规制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加剧了产业迁入地的环境污染。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政治意愿。本文欲探析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以期为地区政府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现有研究在测算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时忽略了非正式环境规制在地区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证上多采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且缺乏全国层面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研究。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规制下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理;其次,选取指标对我国的污染产业转移现状与环境规制现状进行测算与分析;然后,选取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采用2003-2016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就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分析了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从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情况来看,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表现为产业迁入和迁出交替出现的趋势;西部和中部地区始终表现为产业迁入,但产业聚集的速度逐年放缓;在2014年以前,东北地区产业转移情况较为稳定,但2014年后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迁出现象。(2)从我国环境规制强度来看,总体上呈现出环境规制强度由东到西逐级降低的情况,同一区域内不同省份的环境规制强度也存在差异。(3)从国家层面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表现为从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向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地区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较为显著,劳动力成本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对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较小,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4)从地区层面的分析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地区层面产业转移呈现正向影响,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地区和全国层面相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