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盒舞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是云南彝族传统民间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十几个市县彝族尼苏支系的聚居区。在民间,烟盒舞原称为“跳弦”、“跳乐”,解放后文艺工作者因舞者指弹烟盒这一特征才将其取名为烟盒舞。本文首先描述了滇南彝族尼苏支系主要聚居区的生存语境,并分别以彝族尼苏人入住滇南红河境内的时间范畴和生活用具烟盒已普遍用于尼苏人的聚居区为前提条件追溯了烟盒舞的发生。然后笔者对吃火草烟这一日常化仪式结构——款白话、烟盒舞、海菜腔之间是如何形成彼此影响的互动关系和烟盒舞庞杂纷繁的内部构成进行了系列探讨。最后依托舞蹈生态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烟盒舞的整体结构要素、社会功能与变迁动因等方面进行文化透视,进而通过本体动作形态分析阐释烟盒舞与彝家人思维方式的深层结构“两相配”之间的深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