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场馆是开展体育运动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体育活动的出现和发展是同步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我国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地位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自从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以来,我们努力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步伐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就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中国以后体育事业的的奋斗目标。2009年9月7日,在功举办大大激发了中国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奥运金牌和奖牌数量,更重要的是国民健康水平和全民健身开展情况。然而什么才是体育强国?在现有的国情下,在我国向建设体育强国的前进过程中,体育场馆呈现出怎样的现状与趋势?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利用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强国概念主要经历了“参照论”、“排名论”、“动态论”三个过程。体育强国应该用动态的角度去理解体育强国及其指标体系,应该在充分了解现实背景、国情、体情下研究体育强国的相关问题。还阐明了体育强国研究应体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仅有竞技体强国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概念,它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被充实和更新的概念。通过分析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并与全国第四场地普查中的体育场地数量、资金投入、场地面积等方面有大幅度提高,但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人口大国,平均下来,我国存在场地数量少、对外开放率不高、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等问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体育场馆建设与利用之路,是我国体育场馆今后的必由之路。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我国的体育事业也稳步提升,体育强国的目标日益深化和扩大化,在现今的国内外环境中,只有牢牢把握我国体育场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探索解决场馆管理与运营相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场馆的作用,促进体育强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