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为老年人口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障,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课题。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地区的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使农村出现“空心化”。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随着土地保障能力的减弱等种种原因,逐渐陷入贫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家庭结构不断缩小,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再次弱化,农村贫困老年人,因身具“贫困”、“老年”双重弱势属性,其养老保障形势变得尤为严峻。我国的社会保障现在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制度上的不完备,农村贫困老年人养老保障方面的政策尤其缺失。针对农村贫困老年人养老保障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农村贫困老年人养老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广泛了解国内外农村贫困老年人养老保障研究现状后,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为例,采取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霍曼斯交换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农村贫困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滨州市沾化区全区已在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进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5年过渡期。大高镇农村贫困老年人充分享受脱贫攻坚的成果,养老、医疗等方面都受到了国家的扶助,然而国家的扶助政策仅限于托底,大高镇农村贫困老年人仍普遍面临着“空巢家庭”现象普遍,经济水平、医疗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难以满足养老需求等困境。在经济水平方面,贫困老人收入来源不固定,且收入水平非常低;在医疗保障方面,贫困老人多患有慢性病、身心残疾,在医疗服务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在生活照料方面,大多数老人只能自己操持生活或是与老伴相依为命,生活中存在着诸多不便;在精神状况方面,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极易产生自卑、孤独的情绪。通过大高镇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状况,由点及面进行了农村贫困老年人养老保障困境成因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研究生学习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可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