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有关金融机构微观效率问题的研究成果,选用参数方法中的随机边界法(SFA)作为工具,在Battese and Coelli (1995)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嵌入风险因素构建最终边界函数,着重从利润和成本两个角度研究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状况及其演进趋势,分析了金融风险、体制改革、产权结构、宏观环境等条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和作用,经验结果说明:(1)中国银行部门的所有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样本期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润/成本效率水平普遍好于国有制银行;(2)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活动(包括大量的注资、剥离不良资产、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改组上市等等)至少在短期内收效显著,1998/1999年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总体攀升,并且在成本效率水平的提高中超过了股份制银行;(3)风险因素对于中国银行部门的利润创造和成本控制能力影响显著,引入风险变量后银行效率(利润/成本)水平出现上调,表明现有的获利手段往往伴随着信贷质量的下降和自身资产被置于更高的风险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非专有化权责约束下的委托代理安排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个演化视角下的博弈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部门效率情况的形成原因进行理论阐释,并围绕国有银行治理运行、股份制银行的“工农中建化”以及政府行为的干预和影响等问题,着重讨论了中国商业银行部门经营效率偏低的主要症结,提出了深化股份制改革、构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等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状况的措施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