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7号文件提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通过对哈尔滨市10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来了解他们体育生活方式的状态,最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架构科学合理的体育生活方式。并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积极的体育生活方式,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和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包括体育价值观认知、身体活动频率指数、体育生活参与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的支撑条件、体育生活方式的参与形式、体育消费倾向、费用情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1.体育锻炼目的多样化,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差异性不大,女性学生选择减脂瘦身的比例高于男性学生,这表明女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在外表上趋于苗条。而男孩渴望的是强壮的体格和突出的肌肉。2.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健康认知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文科学生更喜欢上午锻炼,理科学生更喜欢下午锻炼。文科生和女生对于科学健身观的理解不如理科生和男生。3.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消费力上差距不大,男生和女生在选择上也表现出趋同的倾向,但是在体育实物性消费上文科学生略多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同理科学生相比,生活理念时尚,消费观念领先,愿意投资健康领域,消费投资观要比理科生更好。女生投资体育生活的消费高于男生,女生更愿意投资健康,这和女生很愿意投资减脂瘦身有关。4.哈尔滨市高职高专学生集体组织的体育活动不占主导地位。学生最想参加的是群众性的传统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有关的各种活动。5.哈尔滨市高职高专学生体育生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体育教学三方面,具体表现为多来自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主观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社会因素包括体育的相关政策、大众传媒发展的体育明星效应、同辈群体效等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大多数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仍需要学校正确有效的指导。对于体育课的评价方面大多学生的评价较好,但是学校体育管理方面还存在硬件设施需要改进的空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