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开放骨折外固定术后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的干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骨不愈合的原因,并探讨在治疗胫骨开放骨折中外固定架的后期干预对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1年2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4例胫骨开放骨折清创外固定术后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35.5岁,骨延迟愈合6例,骨不愈合18例,骨不愈合时间最短3月,最长4年,平均时间8.1个月。开放骨折的分类按Gustilo-Anderson分型,其中I型3例,lI型7例,IIIA型11例,IIIB型2例,IIIC型1例;按骨折的形态分类24例病例中横形骨折4例,楔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10例其中4例具有胫骨骨缺损;按Weberh—Cech[1]对骨不愈合的分类,其中肥大性(血管丰富型)2例,萎缩性(缺血型)16例。对于开放伤口已愈合,无骨质缺损的骨延迟愈合患者调松骨折端以上外固定旋钮,使外固定架可以沿旋钮上下滑动从而使骨折端在行走时可以产生应力刺激;对于开放伤口已愈合,骨质缺损少的萎缩型骨不连患者取髂骨处松质骨植于骨缺损区,外固定架调整好胫骨长短及力线,待骨折端有骨痂通过时适时调松外固定架以促进骨折愈合;对于骨质缺损较多的萎缩型骨不连患者,给予更换可加压的外固定架同时胫骨上端截骨,以每天1mm的速度使骨缺损的两断端相互靠近直至截骨处与骨缺损处骨性愈合;对于开放性伤口已愈合的肥大性骨不连患者增加外固定架强度,使骨折端达到坚强固定。结果:本组6例无骨质缺损的骨延迟愈合患者在调松外固定架下地行走3个月后可见有明显骨痂形成;2例肥大型骨不连患者加强外固定固定强度后3个月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断端;12例骨质缺损较少的患者外固定架固定植骨后1.5个月可见有骨痂形成;4例骨缺损较多的患者术后8个月骨折断端接触,截骨处与骨缺损处有骨痂形成。结论:1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容易发生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合理利用外固定架可以预防和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3骨折类型及程度对骨折愈合有很大影响4外固定架可以作为治疗胫骨开放骨折的终极方法,避免了患者更换内固定物的痛苦
其他文献
<正>轮纹病在我国苹果集中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发生在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种红富士上,严重影响果品品质和产量,生产上需要多次用药防治。本试验旨在确定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
会议
创客运动不仅仅是部分个体的制造活动, 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梳理创客的相关概念,进而分析创客运动的教育意蕴, 可以看到, 教育视角下的创客运动反映了一种 “做中学”
目的:检测厚朴、蜂胶、茶多酚的有效成分加入木糖醇前后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效果及三者的有效成分两两复合后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效果,从而筛选出防龋效果好且能掩盖中药味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已
工矿棚户区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傍矿而生,依矿而建的城市发展脉络,催生了以先生产后生活为主的城市发展方式,棚户区内居民构成主要是
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中,一批勇于探索的作家将乡土书写融入创作,他们走向民间,走向山川大漠,探寻民族“根”,反思民族“魂”,用文字传达出对久远民族文化传统、深厚民族心理
中国北方许多河流含沙量高,对于河道整治和饮水灌溉都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但利用富含有机质的含泥沙水进行灌溉,历史上称为“淤田”,则又不失为一种变害为利的妙法。这种方法由
提高国民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主观幸福的因果模型显示主观幸福是内部心理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共同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 ,只有在解决二者矛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基本原则、权利、劳动收入量、平等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