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tworth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检索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收集诊断为急性后循环梗死且影像学显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分析其血管危险因素、起始症状、治疗及病情演变情况,随访90天预后,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最常见的起始症状为孤立性头晕/眩晕(57.1%)。53.6%的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加重≥2次9例(32.1%),预后不良15例(53.6%)。预后不良组高血压3级、病情加重、反复加重≥2次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加重≥2次组高血压3级、高脂血症、孤立性头晕/眩晕起病、预后不良、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加重<2次组(P<0.05)。基底动脉不显影4例,预后不良100%,死亡率75%,基底动脉不显影组死亡率高于基底动脉显影组(P<0.05)。结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多以孤立性头晕/眩晕起病,孤立性头晕/眩晕起病、高血压3级患者病情容易加重,病情反复加重的患者预后不良比例高、死亡率高,基底动脉不显影患者死亡率高。
其他文献
利用完全c-置换子群的概念,得到了有限群超可解的两个充分条件:(1)如果群G的4阶循环子群在G中完全c-置换且G的任意极小子群含于G的超可解超中心Zμ(G)中,那么G是超可解群;(2)设NG
镇墓神物是意识形态的生动反映,文化传统的稳定性与因循性驱使它沿着既定的轨迹行进。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敦煌博物馆发掘出土了一批镇墓神物,本文拟对这批镇墓神物的类
采用一种新的Tortoise坐标变换,在讨论任意加速带电动态黑洞的热性质时,不但保证了熵与面积成正比的结论,而且得到了和静态一样简单的截断因子。这种坐标变换在讨论黑洞的 Haw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