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2014年开始,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排名中一直处于后几位,再一次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新东北现象”。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经济也一度陷入困境,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增速一度领先全国,民生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严重。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是解决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问题的治本之策。本文以制度为视角,研究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以及理论分析得出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各项制度对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小,东北地区制度变迁缓慢是经济增长滞后的重要原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度变迁缓慢的成因:东北地区独特的非正式制度、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国有经济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强化,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严重阻滞了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因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突破路径依赖是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必由之路。全文共分为5章。第1章绪论分别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加以阐述。第2章是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分别阐述了制度的定义和功能,制度变迁的定义和动力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并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滞后的制度成因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回顾。第3章首先对东北地区的“黄金十年”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繁荣与危机并存。然后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于面板数据分别对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两者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最后在理论上分析了造成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滞后的制度因素,使结论更加准确、完整。第4章进行了历史的制度分析得出了东北地区制度变迁缓慢的原因——路径依赖。第5章首先阐述了东北地区路径突破的构想:转换政府职能,促进制度供给;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东北对外开放大格局。最后针对上面的构想给出了以法治权等具体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