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制特别是民营化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政府作为推动改革的主体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改革本身又能反映出政府主体的动机,因此有必要对国企改革的动机和效果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本文主要检验了两方面内容,首先是以2003-2010年上市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数据为样本,通过对可能影响民营化改革变量的实证分析,检验当前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即检验政府在选择民营化对象时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还是政治方面的考虑验,研究发现:(1)政府进行民营化改革的经济动机明显,会优先选择经营绩效差的国有企业作为改革对象,期望企业绩效能有所提高;(2)政府在选择民营化对象时也会考虑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行业属性,存在一定的政治动机,资产规模小的、非战略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更可能被民营化,而企业的员工规模影响作用不大;(3)与控制权未发生转移的国有企业相比,控制权转让给其它政府主体的企业其过去绩效稍差,但规模、行业属性均无明显区别,这类改革可能是由国企改制的整体趋势所推动的。更进一步,为了检验改革后取得的效果是否与政府推行民营化的初衷相一致。文中还以2003-2008年间发生民营化改革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国有企业民营化前后的经营绩效和负担两类指标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检验了当前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际效果,研究可得:(4)现阶段我国国企民营化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进而会降低政府财政负担,这与政府提高经营绩效的动机相一致;(5)目前我国国企民营化后会发生裁员,带来一定的失业人员,而政府事前并无特别考虑员工规模,这一矛盾折射出当前政府民营化改革的不足之处。企业改革后的负债无显著变化。此外,还对可能影响民营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当民营化主体是民营企业时改制效果最优。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动机以及改革产生的主要效果,并通过两者的对比来发现我国民营化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困境,为正确评估我国国企改革、分析未来改革的方向、发现合理的改革路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