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DM)属于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量相对较低与(或)胰岛素效能相对较低。我国DM流行病学特点之一是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现有表明肠道菌群和T2D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目前已知的肠降血糖素之一,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影响肠道内GLP-1的表达。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肠道菌群变化的最常见因素,抗生素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和GLP-1的表达,而影响T2DM患者的预后。探究抗生素对T2DM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ERIC-PCR、细菌培养和免疫组化(IHC)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头孢曲松钠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结构和结肠GLP-1表达的变化。方法40只SD大鼠进行2周基础饲料适应性饲喂,随机选取5只作为健康对照组(CK组),剩余大鼠通过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进行2型糖尿病模型的制备,已有效造模的大鼠内随机确定5只纳入DM组。余下大鼠接受连续5天的头孢曲松钠腹腔注射,CK组和DM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等体重比生理盐水,注射第1、3、5天和停药后第1、2周各随机处死5只大鼠,作为K1、K3、K5、T1和T2组,CK组和DM组以上各时间节点各处死1只大鼠,取新鲜粪便和结肠组织。粪便用于制作ERIC-PCR指纹图谱和细菌培养。结肠组织用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空腹血糖:K3、K5组血糖水平与DM组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组大鼠的血糖相较K5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IC-PCR指纹图谱:K5组菌群多样性较DM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相似性最低。T2组多样性较K5组增加(P<0.05),与DM组相似性更高。3.菌落计数:K5组与DM组菌落计数差异最显著,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计数均低于DM组(P<0.01),T2组四种细菌菌落计数较K5组升高(P<0.05)。4.免疫组化:相较DM组,K5组的结肠组织胞浆内GLP-1的表达增强,K5组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组大鼠的结肠组织胞浆内GLP-1表达相较K5组减弱(P<0.05)。结论1.头孢曲松钠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有益菌和有害菌数量均下降,从而可能导致结肠GLP-1表达增强,致使血糖下降。2.停用头孢曲松钠2周后,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数量有所改善,但二者仍未恢复至原有状态,肠道菌群的修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