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双通道24h食管pH监测结果,分析RE患者的食管近端、远端酸反流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2月间于我院胃肠功能室进行双通道24h食管pH监测的具有典型反酸、烧心等症状的40例患者,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RE组20人和NERD组20人,40例病人全部行双通道24h食管pH监测,对RE组的双通道24h食管pH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严重程度的RE组的双通道24h食管pH监测结果,同时比较RE组和NERD组的双通道24h食管pH监测结果。结果:20例RE患者中根据洛杉矶标准内镜分级A级12例(60%),B级3例(15%),C级4例(20%),D级1例(5%)。仅近端食管pH监测结果提示有病理性酸反流者2例(10%),仅远端食管pH监测结果提示有病理性酸反流者5例(25%),近端及远端食管pH监测结果同时提示病理性酸反流者5例(25%),近端及远端食管均未见病理性酸反流者8例(40%)。20例RE患者近端酸反流与远端酸反流在pH<4反流事件、直立位反流时间和DeMeester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RE组和NERD组的食管近端pH监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远端pH监测结果在pH<4反流事件、pH<4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20例RE患者中,不同性别之间食管近端、远端酸反流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严重程度组之间食管近端、远端酸反流无显著性差异(P>0.05)。20例RE患者的高龄组与中青年患者的食管近端pH监测结果在pH<4反流事件、pH<4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和DeMeester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远端酸反流在卧位反流时间和pH<4时间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E患者存在近端食管及远端食管酸反流,以食管远端酸反流为主。RE组与NERD组的近端食管酸反流无统计学差异,远端食管酸反流在pH<4反流事件、pH<4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积分中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组之间食管近端、远端酸反流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食管近端、远端酸反流有显著性差异;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严重程度组之间食管近端、远端酸反流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