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膜相关恒定T细胞已被证明在人体对抗感染性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调控多种炎症反应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然而,粘膜相关恒定T细胞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借助免疫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1、明确CRC患者体内MAIT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特点;2、分析MAIT细胞与CR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联性;3、探索MAIT细胞的分泌功能及其对结直肠肿瘤细胞生长的潜在影响。方法:1、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R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肿瘤中心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和肿瘤周围组织中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on-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NIL)内MAIT细胞的表达并进行相应的表型分析,以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提取的PBMC、非肿瘤对照患者(the non-tumor controls,NT)正常粘膜组织提取的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amina propria mononuclear cells,LPMC)作为对照。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肿瘤中心组织和肿瘤周围组织内MAIT细胞的分布。2、引入CRC肿瘤TNM分期系统、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指标,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研究MAIT细胞数量与CRC进展的相关性。随访术后化疗CRC患者,研究术后化疗对MAIT细胞数量的影响。3、体外刺激条件下,通过流式多重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MAI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肿瘤中心组织和肿瘤周围组织内TCRVα7.2-Jα33、TNF-α、IFN-γ和IL-17A m RNA的转录水平。借助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模拟肿瘤微环境,研究HCT116细胞对MAIT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通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研究HCT116细胞的细胞周期状态;通过Ed U核素渗入实验,检测HCT116细胞的增值情况。结果:1、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CRC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较HC减少,以记忆性CD8+MAIT细胞亚型减少显著;TIL内MAIT细胞比例较LPMC、NIL增加,以CD8+MAIT细胞亚型增加显著。免疫荧光技术发现,MAIT细胞聚集于肿瘤中心组织内,而非肿瘤周围组织。2、分层分析显示,晚期CRC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数量较早期CRC患者减少更为明显;无论早期或晚期CRC患者,TIL内MAIT细胞数量都高于自身NIL和外周血内MAIT细胞数量,且TIL内MAIT细胞数量与自身外周血内MAIT细胞数量呈现明显负相关性。此外,CRC患者血清CEA水平与自身TIL内MAIT细胞比例呈现明显正相关性;有趣的是,晚期CRC患者血清CEA水平还与自身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呈现出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性。随着CRC患者化疗周期的进行,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也逐渐升高。3、MAIT细胞兼具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分泌特点,而在CRC患者体内更倾向于Th17细胞的功能。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活化的MAIT细胞以数量依赖和接触抑制的方式诱发了HCT116细胞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这一显现可以通过特异性的anti-MR1(MHC I-related molecule,MR1)抗体阻断。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AIT细胞具有从外周血向结直肠肿瘤组织内浸润的特性;MAIT细胞是潜在的评估CRC分期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MAIT细胞参与了CRC肿瘤免疫监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