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蓝斑分泌的影响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是人类的主要精神疾病。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本研究利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的方法治疗抑郁症大鼠,观察不同参数t DCS治疗抑郁症大鼠前后,抑郁症大鼠行为学的变化以及对照组大鼠和抑郁症大鼠治疗前后下丘脑内NE释放的动力学变化,进一步探讨tDCS治疗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雄性清洁级SD大鼠(180-200g)88只,每轮44只分为两组,按旷场试验总分评分高低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10只,分为麻醉对照组5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模型组假t DCS组10只,模型组短时程t DCS(2m A/30min)组10只,模型组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组10只。造模前测量对照组和模型组糖水消耗实验百分比,旷场实验总分,体重,血压,心率。给予孤养和7种慢性不可预见性的刺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经过21天的慢性不可预见性的刺激后再次测量糖水消耗实验百分比,旷场实验总分,体重,血压,心率。造模结束后,观察模型组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后,行为学指标(糖水消耗实验百分比,旷场实验总分)与对照组有无差异。在用t DCS治疗抑郁模型大鼠时,阳极放在左侧前额叶皮质,阴极放在右侧前额叶皮质处。运用碳纤维电极技术在体监测大鼠下丘脑NE释放动力学变化。电刺激蓝斑核,观察模型组在体假t DCS前后下丘脑NE分泌信号的峰值,达峰时间,和半衰期。观察短时程t DCS(2m A/30min)组在体t DCS前后下丘脑NE分泌的变化。观察模型组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后,在体t DCS(2m A/30min)对该组大鼠下丘脑NE变化的影响。结果:21天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减少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造模前vs造模后73%±13%,n=20 vs 41%±16%,n=20,P<0.01),旷场实验总分(造模前vs造模后46.2±14.2,n=20 vs 11.8±10.6,n=20,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释放的峰值减少(对照组vs模型组275.2±99.5,n=12 vs 160.9±31.9,n=11,P<0.05)。达峰时间(对照组vs模型组1.63±0.7,n=12,vs 1.73±0.47,n=11,P>0.05)与半衰期(对照组vs模型组7.9±5.0,n=12 vs5.6±2.4,n=11,P>0.05)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在体假t DCS前后下丘脑NE释放的峰值(刺激前vs刺激后120±47.5,n=7vs 117±50.5,n=7,P>0.05)、达峰时间(刺激前vs刺激后1.2±0.48,n=7 vs 1.36±0.26,n=7,P>0.05)、半衰期(刺激前vs后(6.14±0.45,n=7 vs 8.32±6.1,n=7,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短时程t DCS(2m A/30min)大鼠在体t DCS(2m A/30min)前后下丘脑NE释放的峰值(刺激前vs刺激后99.5±31.9,n=11 vs 231±104.6,n=11,P<0.05)增加,NE释放的达峰时间(刺激前vs刺激后1.7±0.5,n=11 vs 2.5±3.4,n=11,P>0.05)和半衰期(刺激前vs刺激后5.6±2.4,n=11 vs 12.9±11.4,n=11,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模型组短时程t DCS(2m A/30min)后下丘脑NE释放峰值(对照组vs模型组324.8±135.8,n=4 vs 231±104.6,n=11,P>0.05),达峰时间(对照组vs模型组1.7±0.6,n=4 vs 1.6±0.4,n=11,P>0.05),半衰期(对照组vs模型组5.5±4,n=4 vs 12.9±11.4,n=11,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后,与对照组大鼠对比,糖水偏爱百分比(对照组vs模型组59%±16%,n=9 vs 59%±17%,n=14,P>0.05)和旷场实验总分(对照组vs模型组35.9±8.1,n=9 vs 31.4±10.5,n=14,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后,与刺激前对比,糖水偏爱百分比增加(刺激前vs刺激后45%±18%,n=14 vs 59%±17%,n=14,P<0.05),旷场试验总分增加(刺激前vs刺激后16.9±16.4,n=14 vs 31.4±10.5,n=14,P<0.05)。模型组大鼠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后,下丘脑NE释放的峰值在给予在体t DCS(2m A/30min)前后(刺激前vs刺激后235.7±79.4,n=7 vs 361.4±201.5,n=7,P>0.05)无统计学差异。达峰时间,(刺激前vs刺激后1.78±0.36,n=7 vs 1.44±0.29,n=7,P>0.05),半衰期在给予在体t DCS(2m A/30min)前后(刺激前vs刺激后11.4±10.4,n=7 vs 9.0±5.3,n=7,P>0.05)也无统计学差异。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后的模型组和对照组下丘脑NE释放峰值(对照组vs模型组229.8±140.6,n=4 vs 235.7±79.4,n=7,P>0.05)无统计学差异。达峰时间增加(对照组vs模型组1.2±0.2,n=4 vs 1.8±0.4,n=7,P<0.05),半衰期增加(对照组vs模型组2.7±0.7,n=4 vs 11.4±10.4,n=7,P<0.05)。结论:1.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可制作出稳定的抑郁症模型。2.长时程t DCS(2m A/30min/1天2次,间隔4h/持续4天)可治疗抑郁症大鼠。3.在体t DCS(2m A/30min)可使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内NE分泌增多。4.t DCS治疗后的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内NE分泌增多。5.t DCS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表现,与t DCS可增加蓝斑到下丘脑投射系统NE的分泌有关。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最后的临床表现,初诊或再诊人数逐年增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赋予新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对CHF发生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驱动功率大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液伺服阀作为该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退化严重影响着该系统的性能与安全。因此,本
摘要:“90后”大学生已日渐成为我国高校的主体。他们是伴随着网络发展长大的一代,网络成了“90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备。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网络依赖严重、侵权行为严重以及受西方消极文化的侵蚀。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建设的不完善以及“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高校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
主动磁悬浮转子由于其非接触特性相较于传统机械轴承有着无摩擦无需润滑的优势,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转子高速旋转至激发出一阶弯曲模态频率的转速时,其稳定性会受到陀螺效应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经典的解耦控制理论——基于PID的交叉反馈控制,其中交叉反馈项的引入就是为了能够抑制陀螺耦合效应,然而其并不能解决PID控制抗干扰性弱,受非线性磁场耦合影响大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交叉反馈控制算法:
1949年到1956年间,国家意志下的"社会主义化"逐步推进。这一时期,河北省高阳地区的乡村纺织业与国有企业①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竞争的过程,政府对高阳地区纺织业的态度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