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藻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其GGPS基因特征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an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氏藻是一类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嗜盐微藻,常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湖泊、海洋等咸水水域中。杜氏藻内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S)又称GGPP合成酶,在β-胡萝卜素的合成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15株不同品系的杜氏藻进行培养,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关键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研究杜氏藻内GGPS酶活与β-胡萝卜素合成的相互关系,并对其GGPS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简述如下:1.杜氏藻的形态特征及生理指标测定。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下,杜氏藻以单细胞形态存在,藻细胞颜色为淡绿色,具有两条鞭毛,形态大多数为椭圆形或梨形。细胞外无典型的细胞壁,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一个较大的叶绿体。15株杜氏藻中D3、D5和D10的单细胞个体最大,D1和D14的单细胞个体最小。其中D15生长能力最强。胞内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量均随时间逐渐增加,其中D1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反应器。对数期时,D14的GGPS单细胞酶活力最强,GGPS总酶活在对数期高于衰亡期,将GGPS总酶活与β-胡萝卜素含量结合分析可知二者关系为正相关。成熟期时,D4的多糖含量最高,可以用于藻多糖的研究与开发。2.杜氏藻的GGPS基因特征。D8的GGPS基因拼接后全长为1724 bp,其中CDS区1072 bp,5’UTR 136 bp,3’UTR 516 bp。15株杜氏藻的GGPS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突变现象,其中D6的GGPS氨基酸序列突变个数最多,存在十个突变位点;D1、D10、D11和D14中的GGPS氨基酸序列分别存三个突变位点;D2、D9和D15中分别存一个突变位点;D4中存两个突变位点;D3、D5、D7、D8、D12、D13的GGPS氨基酸序列无突变现象。3.杜氏藻GGPS蛋白的结构特征。杜氏藻的GGPS蛋白结构中有α-螺旋、β-折叠和随机卷曲区,三者分别呈螺旋、片状和绳状。GGPS基因无蛋白质跨膜现象,该蛋白整体表现为疏水性。4.GGPS基因的系统发育。15株杜氏藻的GGPS基因同源性较高,编码基因保守,但同一物种的GGPS基因同源性关系较远,故存在明显差异,因此GGPS基因不能作为定种依据;不同藻种间GGP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绿藻门、红藻门的代表性藻株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分支,杜氏藻位于绿藻门分支内,故GGPS基因可作为大范围类群的分类依据。
其他文献
碱金属原子的超精细结构的测量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碱金属原子S态和P态的超精细结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然而,由于强关联效应和屏蔽效应,碱金属原子D态的超精细结构测量一直以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碱金属原子从S态激发到D态不能通过基态的单光子跃迁来实现,而可以通过双光子跃迁来实现。为了减小多普勒展宽效应,采用无多普勒双光子光谱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该技术结合选定的激光频率,可以确定室温下碱金
量子信息科学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前沿学科,由于它可以提供在原理上绝对安全的通信和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成为科技界的重点研究方向。量子网络是目前量子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量子信道和量子节点是组成量子网络不可或缺的部分。量子信道用于传输量子信息,量子节点处理信息的提取、存储和纯化等工作。俘获的离子、原子和量子点等介质都可以作为量子网络的节点。以原子为介质搭建量子节点
里德堡原子是一种激发态原子,其中最外层电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很大的能级。因其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与极化率、与外场强的耦合作用以及较长的辐射寿命等奇异特征,使里德堡原子在量子传感、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电场测量、微波场测量以及超冷等离子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里德堡原子的寿命测量不仅对偶极矩阵元、散射长度和极化率的理论计算非常重要,而且对波函数的确定、黑体辐射的研究以及光电离率的测量也非常有意义。本文展示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光学中最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之一,不仅仅能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量子力学中的某些基本问题(如量子非局域性、量子退相干机制、波函数塌缩机制等),而且也是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以及构建量子网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量子资源。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态光场,在实现量子计算指数加速、可扩展性和较强的纠错能力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制备连续变量纠缠态光场的传统方法是利用光学参量过程,主要集中在光频波段,在能量守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除了研究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外,量子光学的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压缩态光场。压缩态是噪声分布被压缩的相干态,即一种非经典现象,由于其某个正交分量的量子噪声低于经典散粒噪声极限,根据这种特点我们可以将压缩态光场应用在很多领域,如:精密测量、量子通信、量子雷达等。压缩态光场的产生方式有多种,其中光学参量振荡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是在一个OPO腔中,根据晶体的非线性效应来发生光学参量下转换
基于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光放大效应,是原子非线性效应的重要体现之一,在制备新型的纠缠关联光场、光学非互易传输以及全光控制量子器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上世纪末至今,人们对基于原子相干的光学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现许多经典有趣的物理现象,比如相干布居俘获、电磁诱导透明、电磁诱导吸收、四波混频效应等。而基于原子相干的四波混频已经成为当前量子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比较著名的研究内
里德堡原子的轨道半径大,极化率强,寿命较长,是处于高激发态的原子。并且里德堡态的能级间隔包含微波和太赫兹波段的频率范围,因此成为微波和太赫兹波量子传感器的有力竞争者。其次,基于AC斯塔克效应(AC Stark effect),通过测量里德堡原子能级的频移可以实现微弱静电场的测量。另一方面,由于里德堡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弱,可以用来研究等离子体的自发产生和重组效应。近年来,激光冷却与俘获原子取
量子行走起源于经典随机行走,现在已成为一种通用的量子模拟方案。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在越来越多的物理系统中实现了量子行走,例如光学谐振器、冷原子、超导量子比特、单光子、势阱俘获离子、耦合波导阵列以及核磁共振等。在这些系统中引入相互作用、无序、缺陷和跃迁调制等,研究它们对量子行走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是备受研究前沿关注的基础问题。利用量子行走可以刻画系统的很多物理性质,如拓扑、纠缠、和关联性质等。通过研究量
四波混频(FWM)作为重要的三阶非线性效应从上世纪以来就被广泛研究。随着电磁感应透明(EIT)等原子相干效应的发现,人们将EIT应用到FWM的研究中,极大地增强了FWM效率,产生的光束之间具有强的量子关联性可以用于许多领域,如:量子通信、光谱分析和量子成像等,其研究使FWM的应用更加丰富。本文基于双EIT原子系统,开展有关FWM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对本文涉及到的物理概念
最近,非厄米系统在实验和理论领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研究发现,非厄米性可以极大的改变在厄米情况下确立的拓扑行为,例如,受增益和损耗分布影响的边界模。另一方面,拓扑绝缘体在开边界条件下表现出绝缘的体态和无间隙边界态,其特征在于拓扑不变量,例如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SSH模型的手征对称性是导致非平庸拓扑结构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缠绕数以及在开边界条件热力学极限下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