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糖料蔗生产经历2011/2012至2013/2014榨季3连增后,糖料蔗的种植面积从2013/2014年榨季开始,糖料蔗的总产和食糖产量从2014/2015年榨季开始出现大幅度滑坡,我国食糖安全的根基受到严重威胁。为查明广西食糖生产大滑坡的原因,本研究从广西甘蔗生产基地县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区——来宾市武宣县博宣蔗区进行实地调研,在取得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认为造成博宣蔗区乃至广西蔗区近3年来糖料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糖料蔗收购价格连续下跌,蔗价低至蔗农不可接受的边缘;2.蔗区劳力严重缺乏,甘蔗生产劳动费用持续增高,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蔗区中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难以承受甘蔗生产中某些环节的高强度劳动;3.甘蔗单产低,种植糖料蔗的比较效益低,其他高收益或低投入的农作物大量抢占蔗地面积;4.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低,加剧劳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也间接提高了甘蔗的生产成本;5.受国际国内糖价持续下跌的影响,糖厂对蔗农种蔗的扶持力度减弱,扶持方式也不尽合理等。针对当前甘蔗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过程中蔗农和企业提出的合理建议,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本文提出恢复武宣蔗区乃至广西蔗区甘蔗种植面积的几点措施:1.适当提高原料蔗收购价格、兑现企业对蔗农的一切承诺;2.组建甘蔗生产服务组织,大力发展机械化,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3.大力宣传甘蔗糖业发展前景,重铸蔗农种蔗信心;4.引导蔗农重新调整种植结构,抑制桉树和果树的扩张:5.继续坚持种植甘蔗扶持政策,改革扶持形式,为蔗农解决资金难题;6.加强技术培训和加大新技术扶持力度,提高甘蔗单产,增强甘蔗种植的竞争力。如果政府、企业能够致力于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减少劳动投入,并通过指导蔗农科学种植管理,提高甘蔗单产,将有利于重拾蔗农种蔗信心,甘蔗种植面积、原料蔗总产和产糖量有望在1-2年内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