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领域的全面开放不可避免。根据加入WTO的有关协议,入世后有五年的缓冲期。在这五年中,外资银行可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批发业务的往来,五年后,则可与居民进行人民币业务的往来。这时,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壁垒将消失,代之而来的是给予外资银行对等的国民待遇。形势的严峻不用多言。工、农、中、建这四家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存款和贷款均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贷款的90%以上。这四家国有银行的安全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金融乃至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都有重大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要保持其持续竞争力,创新是一个重要条件。银行业的创新活动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而对于处于内外交困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讲,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创新应主要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要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银行可以减少由于业务、市场变化以及人员的失误而可能造成的损失。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来看,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上。而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失去政府的保护伞,成为真正的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出现不可避免。因此,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也应提上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议程。 创新与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的两把利剑。而事实上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是对立而统一的矛盾,创新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只有认清金融创新的二重性,趋利弊害、因势利导,才能全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只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足竞争,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快创新,积极、全面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金融的全面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