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地震灾害是我国遭受的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地震预警在地震重点监视区域建设地震监测台网,捕获地震波信号后快速计算地震参数并估计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通过电磁波将预警信息发送给可能遭受破坏的目标地区,使燃气、供电、医院、核反应堆等重大工程设施和高铁、桥梁生命线工程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提醒社会民众采取应急避险措施。在地震预警系统中,地震监测台网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地震预警发挥减灾效果的基本要素。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环节,对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及周围区域内的各类地震监测台站的特点、技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对龙门山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台站观测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不新增台站建设投入的基础上研究测震台网、强震台网和烈度仪台网三网融合组建地震预警台网的技术和方法,从台站布局、台间距和组网要求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选取了近期的两次地震预警处理记录,对龙门山地震预警示范台网融合组网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对今后在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中利用如何现有台站资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通过本文讨论可以得出,在地震预警台网建设中台间距相同情况下采用正三角形布局时预警信息产出总耗时比采用正方形布局小,但采用正方形布局相应的建设成本略高。在地震预警过程中,台站越密越有利于定位,而且定位所需时间更短、精度也更高,但在台站间距小于30KM后,变化趋于平缓,台站间距小于10KM后,预警所需时间不再明显变小,从经济学角度讲,平均为台间距为15KM较为合理。